开叉车“穿针引线”、20米高空吊车打水,青岛港千人大比武!

开叉车“穿针引线”

控吊臂提铁块插入靶心

挖掘机带钢针叠螺母

顺道盲取托盘倒打靶

桥吊20米高空打水下落

下方灯泡竟“毫发无损”

青岛港的这场千人大比武,

工人们的绝活到底有多稳,有多快?


现场直播的记者只能感叹:

这速度,我们简直忙到飞起!

点链接看直播先睹为快

9月19日,以“展现港口技能工匠风采,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主题的青岛港2018年技术安全大比武在全港四大港区开赛,来自34个基层单位的 1138名选手,将在47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由此掀起青岛港锻造新时代“工匠”,培养专业型高素质劳动者的热潮。

▲青岛港工人们整装待发

大比武带来共成长

近年来,随着港口多元化转型发展需求,青岛港始终坚持“企业是员工再教育的大学校、新平台”的理念,加强思想引领,从解决“港口发展”和“人的发展”问题入手,通过全员大培训、技术大比武、在线学堂等平台资源,进一步调动起广大员工自觉学业务、主动练技能的积极性。结合开展“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号”等竞赛活动,激励全港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个人与港口共同成长,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桥吊“举重若轻”

司机操作的位置距离地面约为50米,选手要移动小车到水桶位置,吊起50斤重的水桶,小车运行时水桶滴水不漏。吊具下降时,司机控制好起升下降度,保护下方的玻璃及灯泡不被压碎,使水桶稳稳的放在灯泡和玻璃上,一点偏差或失误都会导致玻璃和灯泡碎裂。

轨道吊“龙门双针”

司机操作的位置距离靶盘位置约为23米。选手要移动小车到双靶盘的位置,通过穿双靶,检验选手对吊具高度的判断和对吊具左右旋转、前后摆动调整稳定性的掌握。在达到以上几点要求的基础上,方能使两个靶针同时正中靶心。

大比武培育“大工匠”

近五年来,青岛港共有20777人参加公司级技术比武,5077人参加集团级技术安全大比武,共产生集团级比武状元201人次,授予岗位绝活141项,涌现出35岁以下青年岗位能手154人。

截至2017年底,青岛港共有国家序列职务职称3610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6440人,继培养出了“金牌工人”许振超后,又培养出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皮进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凯,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加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唐卫等一大批“振超”式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先进典型。

挖掘机“轻功掘技”

别看挖掘机笨拙,在青岛港工人手中,它们也有了“绣花功夫”!这个项目,模拟的是挖掘机舱内供料、堆垛上高、平整垛型等作业的操作环节。钢针挑起螺母,需要放置到指定的支架上。选手同时操作旋转、收斗、大小臂联动等四个动作来确保运行的平稳,才能保证螺母和球都不掉落,真的是非常考验司机师傅操作的精准度。

水手“盲打绳结”

绳结”是船舶水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撇缆、系安全绳等日常工作中都要使用。根据用途不同,“绳结”包含单套结、双套结、撇缆结、瓶口结、纽扣结、单编结、双编结、水手结、平结、丁香结等10多种绳结。

水手“快速 插缆”

这也是船舶水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船舶主拖轮缆插接,防风缆插接等工作中经常使用,缆绳插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生产作业安全;用于主拖缆的12股缆插琵琶头插接项目,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2股缆插琵琶头插接。

港口+员工=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港口培育员工,员工回报港口。一大批海港技能高手在中央省市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在港口生产中屡创佳绩,有力支撑和促进了青岛港的转型升级。近年来,青岛港业绩稳健持续增长,在业内名列前茅。广大海港员工干一流,争第一,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8次打破世界纪录,铁矿石卸船效率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凝聚起青岛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强劲动力。

7吨叉车“游叉巧渡”

选手要用铲刀将2.8米的红色方钢挑起,驾驶叉车谨慎快速地通过宽度仅为2.5米的限宽门,这是模拟在狭窄环境中集装箱拆箱作业的情形,要求选手要有过硬心理素质。

集装箱空叉“穿针巧取”

司机驾驶叉车利用吊具上的一根钢针,依次穿起底座上钢针。这项绝活主要考验操作人员的眼力,控制吊具的能力,心理素质承受力等。各项操作技能的精髓融入其中,真正达到人机合一。

勤学苦练成就幸福

据了解,今年的青岛港技术安全大比武,设置了综合素质类、全程物流类、生产组织类、技术技能类、一专多能类、安全应急类共6大类47个比武项目,不仅更注重比武的群众性、全面性、时代性、长期性,而且将授予冠军“比武状元”等荣誉称号,加大了奖励力度,让优胜选手名利双收,充分体验到勤学苦练、岗位成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