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让字节跳动的创业哲学

张一鸣,1983年生人,与美团创始人王兴、雪球创始人方三文同乡,并称“互联网龙岩三杰”。

ByteDance这个英文名足以证明张一鸣立足全球的野心。

2012年3月,张一鸣创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A轮融资500万美元。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张一鸣先做了两个实验性产品——搞笑囧图和内涵段子。

他对于今日头条的定位是:突出信息传递的个性化,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推荐引擎技术支持来实现精准而个性化的新闻资讯推荐,以满足网络用户的新闻阅读及分享需求。

2012年,今日头条的第一个版本,在短短90天里就积累了1000万用户。

2018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创建了一家无人酒店,叫“未来酒店”。

张一鸣曾说:“ego(自我)的反义词是格局,务实和浪费本质上就是做到ego小,并且格局大,这样也才能有同理心、有想象力。”

张一鸣读那些传记的时候,最大的收获是“那些伟大的人,在没有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到线,成就了他们。”

张一鸣还做了一件事情:耐心寻找合适的创业伙伴。他们接了不少外包项目,并招来很多对编程感兴趣的同学、朋友和他一起做。后来,这些志趣相投的人陆续加入了他创办的公司,成为他信任的创业伙伴和倚重的技术骨干。

张一鸣回忆起那一段的自己,说:“耐心非常重要,不仅是等待的耐心,还要有耐心做深入思考,还要有耐心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

张一鸣说:“我们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帮用户获取信息”,之前也有很多人在尝试,我们只是比别人更认真。首先是认真思考,其次是认真改进我们的工程技术、算法模型等环节。如果大家觉得我们做得还可以,就归功于我们更认真吧!”

头两年别人理解我们是新闻客户端,理解我们是一个单一应用,比较忽视我们,我们也有意保持低调(当时偷着乐)。

我创立今日头条,不是想成为腾讯的员工。

因为巨头之间是相互防范和进入对方的领域,如果你战队的话,可能竞争会更激励,这是很有可能的。我觉得主要是这一点。我们倒没有特别说绝对不能战队,或者不可以战队。我觉得如果有机会相对独立自多大,可能更有意义。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张一鸣有着机器人一样的计算力。最让他惊奇的是,张一鸣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目的感极强。的确,张一鸣不会因为别人说这是一个好主意就机械地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也不需要别人来告诉自己为什么,而是自动自发地去寻找目标。

张一鸣眼里优秀人才的特质:抢着干活,而非斤斤计较于自己的付出。他不光是愿意与这样的人共事,包括他自己,也属于这样的人。

张一鸣的方法:当自己无法选择和判断的时候,就要远离一步,远到用更重要的原则和更长时间的尺度来衡量就清楚了。

戴高乐说: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达到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什么是务实?张一鸣解释道,做容易的事不是务实,短期投机不是务实,做好手头的事才是务实。他说:大力出奇迹是务实,刨根问题是务实,抓住本质是务实,尊重用户是务实,认识世界的多样性是务实,而三心二意、骑驴找马的人很难理解什么是务实精神。

连岳说,我更愿意相信从小事得出的观察结果——你有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能不能控制自己的体重,敢不敢坚持跑步。小事做得好,此人不会太差劲。

张一鸣自己说,在创业初期,他自己就像销售一样推销着公司的愿景和机会。他希望自己给候选人留下坦诚、可信赖的印象。他说,我愿意花时间,也有耐心,不洗脑,不忽悠。

为了赢得人才的青睐,张一鸣经常去候选人的公司或者家里的楼下等候,就算在北京的雾霾里等,也不在乎。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创业初期,他徒步把北京的东四环和北五环这些程序员聚集的地方走遍了。他在咖啡厅、茶馆和真功夫见过许多候选人,说服他们加入自己的公司,尽管他并没有喝咖啡、茶的习惯。

没有请不起的人才,只有付不起的诚意。尤其是创业的艰难期,你凭什么能招到优秀的人才,并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你 效劳?仅仅有诚意也许并不够,但没有诚意,一切免谈。

张一鸣通过实践发现,手下员工越是靠近核心战略计划,就越能产生责任感;若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决策中去,就更能保障公司的稳步发展。阅读完整文章请点击链接…… http://t.cn/A6AwzW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