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冠病毒天然“免疫”?印度1400人共用一个厕所,防疫真的好难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乃至整个印度洋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区域总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3.24亿,其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七、人口规模排名第二。印度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

从地理位置来看,印度的地理位置也很特别,由于印度国土大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并一直伸向印度洋,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其北部是典型的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而东西两侧分别以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为界向东、向西则都是狭窄的海岸平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印度半岛。

由于印度纬度位置比较低,其中心纬度大致介于北纬20度南北两侧,也就是说印度全境主体处在热带且濒临印度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仅北部和西北两角的山岳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东北一角与巴基斯坦相邻的塔尔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

不仅如此,在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以北青藏高原等地形的层层阻挡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来源于亚欧大陆内部的冬季风或冷高压基本上很难影响到印度,因此印度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可以用“炎热”二字来概括。所以印度大陆一般到了夏季会非常的炎热,经常看到夏季印度高温的报道。

也正是因为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凉季、旱季和雨季之分,气候炎热,再加上印度的人口集中在恒河平原、海岸平原以及河口三角洲,且印度制药业比较发达,有“世界药房”之称。因此在前不久印度“有且只有”的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治愈之后,一时间关于炎热的气候、“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以及先进的制药业是印度战胜新冠病毒的三大“克星”的报道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人说印度这种炎热的自然环境对新冠病毒天然“免疫”。这就很神奇了,有人讲新冠病毒到了印度也会无可奈何的。

虽然炎热的气候环境确实非常不利于病毒的传播,例如2003年前后在我国广东爆发并先后向东南亚乃至全球蔓延的非典,经过全力抗击最终在2013年的三伏天神秘消失就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但印度气候炎热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而这种劣势一旦被新冠病毒“沦陷”将会是灾难性的,因为印度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是比较靠前的,然而人口密集的地方就是传染风险最高的地方,一旦有病毒进入,后果不堪设想。

印度是人口大国,因为印度本身的问题,使得其人口一度剧增,成为继中国后人口第二大国,如果继续发展有朝一日很快就会超过中国的,若按理论上的人口密度计算,印度的人口密度是总人口除以国土总面积,得出的大概数值是444人/平方公里,而实际上受气候、地形、降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分布是非常集中的,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以及海岸平原等水源充足、气候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新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等都是印度人口大市。

我们都知道,一个地区人口规模一旦超过环境容纳能力,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住房困难、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城市病”。而随着印度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也由农村流向城市,导致许多城市堪称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尽管印度近些年来一直想通过360度无死角的方式来刷存在感,以此来挤进世界大国行列,但人口的剧增也带来了与粮食、就业、治安、交通、住宅、环境等有关的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以印度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贸易中心孟买为例,总人口超过2130万人,仅次于新德里的2500万人,但孟买的区域面积仅603.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35300人/平方公里,是其首都人口密度的两倍有余。而新冠肺炎疫情爆以来,如此大的人口密度想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是非常困难的。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塔拉维贫民窟,总面积大约只有6.13平方公里,竟然有约150万人居住于此,也就是说其面积只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面积县的约1/50,但人口却是这个县的约2倍,就连厕所都要1400人公用,可见在这里讲“安全距离”是完全行不通的。最要命的是这个贫民窟前不久已经出现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且也是印度最先出现确诊死亡病例的地方。

近段时间以来,虽然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了三周的全国“封城”令,但这并没遏制住印度确诊数量的上升,而随着印度进城务工人员返乡以及宗教活动等,这些都对疫情的蔓延带来很大风险。

目前印度的新冠疫情形势也在持续恶化,连日来单日新增确诊数量都在数百乃至上千,现已累计确诊已超过8446例,其中死亡289例。鉴于这种形势,印度也升级了防控措施和“禁足”令,并将全国“封城”期限延长至本月30号,在此期间如有私自下楼或外出的,等待的就是鞭子或木棍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