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暗示廣告,正在“侵犯”中國的1億女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外賣給的紙巾、一次性手套,開始做成了避孕套的樣子。

甚至有時候還會配上一些黃段子。

包裝不僅辣眼,還讓人十分不適。

且不說吃飯時看到它會不會反胃,如果未成年人點了外賣呢?

這些包裝會給他們什麼印象呢?

去年,有關部門也查處了低俗的一次性包裝。

雖然消停了一陣,但現今這種包裝還是隨處可見。

還記得去年杜蕾斯和喜茶的01 “翻車”合作嗎?

一句“今夜 一滴都不許剩”,

機靈沒抖成,反而引來網友的反感。

兩性用品和食物放在一起,開葷段子玩笑。

試問喝飲料的時候,想到這句話,誰心裡不彆扭?

不得已,喜茶第二天發佈了一篇道歉聲明。

一場跨界合作,活生生變成了過界。

營銷過了頭,最後砸了自己的招牌,偷雞不成蝕把米。

02

像喜茶一樣翻車的品牌不在少數,

絕味鴨脖在2017年11月1日,放出了一張充滿性暗示,不尊重女性內容的海報。

微博上的文案更是擦邊球打的飛起,

明目張膽的開黃腔,物化女性。

最後的結果是:

工商局處罰絕味鴨脖60萬元,責令停止發佈違法廣告。

從小喝到大的“童年回憶”AD鈣奶,也不怕死的做起了色情營銷。

還是什麼時候AD鈣奶,有了豐胸功能?

某企業求職廣告,海報上一個女生把內褲脫到腳邊,然後寫著:

找工作=找女人,幹你最想幹的。

某打車軟件的順風車業務,廣告介紹語:

不怕貼標籤,就怕你不約。

“多讀書甚至多擁有幾本書,你就可以看到美女泡澡。”

讀書是為了讓你幹這個的?

半裸照配上一句,明天來吃我?連地鐵上都不乏有“消費女性”的廣告標語。

看完上面這些圖,我竟然選不出最爛的那一個。

因為這些廣告語,一個比一個low。

除了用低俗語言消費女性,就想不出好的創意了嗎?

03

做廣告宣傳,無非是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來買單。

低俗的擦邊球廣告,確實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但對品牌的影響卻是負面的。

一支好的廣告,能讓商品深入人心,大家願意掏錢買單。

2019某運動品牌做了一支廣告,名叫:

「不要讓別人來告訴你該怎樣做女生」

“沒有人能規定你該成為什麼樣的女性,贏得平等,才是勝利。”

某飲料品牌的廣告:

「用瓶蓋打電話」

在迪拜有大量的南亞勞工,因為貧窮他們甚至捨不得打電話。

飲料公司把這些電話亭放到工人們生活的地區,

每一個瓶蓋都可以免費使用三分鐘的國際通話費。

“所謂幸福,就是能能聽到家人的聲音。”

低俗廣告頻繁的出現在手機裡、電梯裡、商場裡。

況且不論成年人是否能接受,但的確會傳遞給未成年人錯誤的價值觀。

現如今女性的消費力日益增長,然而還有很多商家覺得,女性=人傻錢多。

一邊消費女性,一邊還希望女性掏腰包買單。

這才不是蠢,這就是壞。

都2020年了,低俗的性暗示廣告何時才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