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測量丨珠峰日記:4月15日 定日 多雲轉晴

停電了,不知是白壩村停電,還是整個協格爾鎮都停電了。當地人說,這很正常,一年至少有60天會停電。沒有電熱風,沒有電褥子,這將是個黑暗而寒冷的夜晚。

下午,在酒店外面看到測繪隊員正在測試GNSS設備,我們便過去拍攝,並採訪了其中的一位。他50歲上下,個子高高的,口音很重,說話很樸實,笑起來甚至有些靦腆。採訪結束,我問他怎麼稱呼。他說,我叫張建華。張建華!2014年全國感動測繪人物。我一下記起來了。我說,我寫過您,您是不是去過非洲?是不是參加了上次珠峰測量?2015年我去國測一大隊採訪,回來寫了一篇5萬字的報告文學,其中有一段大概兩三千字就是寫的他。當時我並沒有採訪到他本人,而是根據他的事蹟材料和別人的講述寫的。他是這次測量任務的技術質量現場負責人,他說年紀大了,這次上來血壓一直高,常常頭暈。

15年前珠峰高程複測,35歲的張建華是交會測量組的組長,6個交會點中最危險最艱難的西絨布交會點就由他負責。4月底的一天,他帶著兩位藏族僱工到西絨布踏勘,中午時突然黑雲密佈,狂風大作,能見度只有一兩米遠。回營的必經之路上有一條10米寬的冰裂縫和一個30米長、坡度超過60度的懸崖,在這樣的天氣下,安全回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下午五六點鐘,風雪瀰漫了整個珠峰地區,張建華依然沒有歸來,大本營和二本營所有隊員都焦急萬分。有人用對講機不停地呼叫,有人用測量儀器中的幾十倍目鏡尋找……可他彷彿消失在了茫茫的雪海中,無聲無息。有那麼幾個瞬間,張建華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他覺得自己不可能活著走出西絨布冰川了。7點多,雪終於停了,張建華和藏族僱工奇蹟般地走出了迷宮般的冰塔林。當看到了中絨布冰川的一個點位時,他知道自己有生還的希望了,坐在雪地上放聲大哭。晚上9點多,一路摸爬滾打,張建華終於回到了二本營駐地,看到他,兄弟們都哭了。之後,張建華又連續三次冒險穿越冰塔林,到西絨布交會點測量。登山隊員登頂前後,他啃乾糧,化雪水,在那裡堅守七天七夜,完成了自己肩負的任務。

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如今青春不再,他並沒有把往日的榮光顯露在臉上,依然像一位普通的測繪隊員那樣,謙遜、踏實,這是令人敬仰的人生境界。

上午,我們去縣城訂製一面旗幟,順便去協格爾曲德寺附近走走。協格爾曲德寺在卓瑪日山上依山而建,始建於1385年,鼎盛時期共有21座佛殿,21座扎倉(佛學院),僧人數800餘人,是後藏最大的寺廟之一。如今,看著從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頂的廢墟,依然可以想見當初的輝煌。1985年,寺廟重建,規模小了很多,但保存了9米多高的釋伽牟尼佛像。

我們從山腳下沿著一條步行的坡道往上走,我一邊轉著沿路的經筒,一邊不知不覺加快了腳步。前幾天好像聽人說,寺廟尚未開放,其實我們也沒抱希望能到寺裡去。越走越高,我看到了定日縣城全景。縣城很小,被一條河分為兩部分,可是它的轄區範圍內有珠穆朗瑪峰,它擁有這星球的最高點。

走著走著,轉過幾個彎,我來到一個類似於山門的洞口前,便抱著試一下的心態走進去,沒想到,走進去又是一串臺階,上了臺階又是一扇門。門沒關,我猶豫了片刻,冒昧地走進去,又上了幾串臺階,轉了幾個彎,到了一個寺院門口,門口石碑上刻著:協格爾曲德寺。我試探著走進院門,看到一個佛殿,院子裡兩個僧人正在曬太陽,他們對我微笑。我指著佛殿試著問:我可以進去嗎?他們一起笑著點頭,說可以可以。其中一個問我:你是藏族嗎?我說不是,我是漢族。他說,你看上去很像藏族人。我爬上幾階梯子,從厚厚的門簾下轉進佛殿,一片漆黑,那個僧人走進來,打開燈,我看清這是僧人們做功課的大殿。他身上掛著許多鑰匙,帶著我穿過大殿,在一個門前停下,拿鑰匙,彎腰開鎖,推開門進去。我當時竟然有些遲疑,有些不安,但我還是邁了進去。出現在我面前的,應該說出現在我上方的,是一座閃著金光的大佛,我的心立刻被敬畏充滿,連呼吸都生怕發出聲音。我恭敬地拜了三拜,又登上左邊的樓梯,繞大佛一圈,從側面看去,大佛高高聳立,愈發壯觀。我真幸運啊,誤打誤撞般地走過一道道門,僧人專門為我點燈開鎖,得見大佛,我將之視為獎賞,視為恩賜。

為我開門的僧人叫阿旺多吉,他15歲就來到協格爾曲德寺,如今20年過去了。他喜歡笑,笑起來像個孩子,一口牙齒整齊潔白。

在往協格爾曲德寺走的路上,山下一片藏式民居,家家戶戶都是平頂的二層小樓,屋頂是各種不同的多邊形,每個角上都插著風馬旗,屋頂上有一圈半米多高的圍牆,圍牆上擺滿了木材和餅狀的牛糞。一家的院子裡養了一匹灰色的馬和三頭小牛,一個男孩在二樓的陽臺上拿著玩具槍,高興地衝著他的動物朋友喊叫。一家建在小坡上,房子相對破舊,一個老阿媽側對著我坐在陽臺上,她沒在喝茶,沒在做什麼活計,就那樣安靜地一動不動地坐著,她的側影就像一幅畫,讓我注視良久。還有一家,升起了炊煙,眼前的人間煙火,讓我想起小時候,魯西南的村莊外面是望不到邊的麥田,這裡卻是望不到邊的群山,但除此之外,這炊煙沒有任何不同。

記者:王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