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穷人思维,当你穷得揭不开锅时,试试犹太人“卖烧饼”思维

当你负债累累,连亲戚都冷落时,不妨试试犹太人“卖烧饼”思维

有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我们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并且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甲说:“好无聊”,乙说:“我也好无聊”,此时看故事的你们也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我们就称之为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乙决定玩一个游戏。于是,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被称作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和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到底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也就是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进银行而获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价格飞涨的烧饼,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当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比如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出现

也可能是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股票出现。

或者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不同发行商出现。

亦或是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也许是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也就是烧饼买的最少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当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的某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如此?在ROE高企,资产在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最终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当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看到别人的忽悠要理性对待。面对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的情况时,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做好股票的投资者必定具备以下4种素质

规则一:严格控制交易风险

用严格有效的方法控制交易风险是获利的前提与基础,是股票交易中所要遵守的最重要规则。

规则二:计划做单,严守纪律

守纪律的含义就是要有原则地去进行交易,在所有交易原则中,普通投资者必须遵守的有两点:一是止损原则,二是获利平仓原则。前者决定你能否以有限的资金获得更多的机会,后者则决定你能否有效把握住机会,让自己资本有效增长。

规则三:把握出入市原则

要认清大势,逆势交易常常会令普通投资者吃尽苦头。其实,发现势的方法很简单,一是看基本面,二是看图表(尤其是移动平均线)。当价格达到赢利目标或止损点时,毫不犹豫地平仓出市。

规则四:培养良好的交易心态

克服“想赢怕输”心理。

要认识到盈输都是股票交易的正常结果,无法回避,只有凭借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理智的思维方法才能获利

股票交易看似简单,但真正做的时候会有无数个错误在等着你,这就需要交易者善于反思,总结错误的经验。如果一个交易者遇到问题也不管它,下次做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那么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交易技术也不会有半点进步。股票投资犹如下棋,棋艺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而棋艺低者只能看出两三步,高者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者则寸土必争,只为争一时之需,结果频频受困趋势,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投资,一定要有长远规划。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股票投资者,应该要训练自己只用眼睛看事物的5%,用头脑看剩余的95%。当我们面对市场的喧嚣时,反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投资专业人士的建议还是要听的,但不能盲从,而是要了解清楚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然后再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

股票,只要你开始干上这一行,就注定和踏上了与挫折为伍、与孤独为伴的运途,在这个不确定性远远大于确定性的市场中,失败的概率远远大于成功。想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只有用真诚和敢于担当的态度去面对,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磨难后,才能逐渐摆脱炼狱的煎熬,这一艰难的过程,足以将人脱胎换骨。

下面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导图总纲、k线、均线基础、切线、指标分析、选股、板块轮动以及股市中的各种骗局,希望能给大家来个股票知识大梳理,更多更具体的投资干货知识分享,后面将会为大家一步步分享!

(注意:以下图片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图片,这里会被压缩了)

1、股市导图总纲

2、k线基础

3、均线基础

4、切线基础

5、指标分析

6、选股方法

7、板块轮动

8、统计分析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10、游资高级战法

​(由于系统自动压缩图片,想免费查看本文高清原图和游资战法秘籍,可以私信找我领取)

学会仓位管理!

仓位管理是股票投资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那到底如何做好仓位管理呢?本文为大家介绍3种实用方式,供参考。

仓位就是实际购买股票的资金与用来投资的资金的比例。例如有10万块钱用来投资,现在用其中3万元用来买股票,那么仓位就是30%。仓位大了,股价一旦上涨,可定或的巨大收益;但是如果股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将会损失惨重,苦不堪言。仓位太小,股价一旦上涨,就会很懊恼当时没有大量买进;股价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又会觉得很庆幸。怎么样才会避免这些现象呢?

什么样的仓位才算合理?有这么几点,可供参考:

根据资金定仓位。总体而言,无论资金大小,都有个仓位控制的问题。但相比之下,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尤其要把控制仓位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一般情况下,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尽量不要重仓,尤其不要满仓,至少不能长期满仓。资金不多的投资者,可在个人能够承受的风险底线之内,适当重仓。

根据点位定仓位。确定仓位大小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判定依据就是大盘的点位。一般来说,当大盘涨幅已大、处于相对高位时,要减仓、轻仓,越往上走,仓位越要降低;在大盘相对低位,要增仓、重仓,越是下跌,仓位愈可加重。“不涨不卖、小涨小卖、大涨大卖;不跌不买、小跌小买、大跌大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股价定仓位。除了以上两点需要考虑外,还要考虑目标股票的价格,根据股票价格确定仓位轻重。对看好的股票,在基本面未有任何改变的前提下,应该采取高位轻仓、低位重仓、越涨越卖、越跌越买的策略,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我云,频繁地追涨杀跌。

当然,最关键的一条,还是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操作风格来合理控制自己的仓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仓位控制好了,操作起来不仅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得心应手,而且心情也会变得非常愉悦。为什么在市场大起大落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做到涨不喜、跌不悲?善于控制仓位,就是其中的奥秘之一。

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股票买入时的仓位管理方法:

1、漏斗型仓位管理

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热衷抄底的激进投资者,初始进场资金量比较小、仓位比较轻,买入股价不涨续跌,后市逐步加仓,且加仓比例越来越大,进而摊薄成本。这种方法对投资者心理素质要求较高,优点是初始风险比较小,在不爆仓的情况下,漏斗越高,盈利越可观。


2、矩形仓位管理

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行情启动同时跟进的投资者,事先把准备入场的资金量进行等分,我们常说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仓位就是典型的矩形仓位管理法。初始进场的资金量,占总资金的固定比例,随着股价持续上行,后面机会出现,再按这个固定比例加仓。


3、金字塔型仓位管理

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保守投资者,通常在行情启动后首次回落时建仓。初始进场的资金量比较大,比如4-5成仓位,后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运行,则不再加仓,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仓,且加仓比例越来越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首次建仓后没有止跌反而向下破位了,则不再加仓,做好止损出局的准备。

投资最重要的事——敬畏人性,敬畏市场

我们常常说的“敬畏市场”其实并不是简单指向市场本身,本质上还是对于人性的敬畏。市场先生本来就是反复无常的,但在市场背后困扰我们最多的还是人性中的弱点。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不要轻易去逆人性。人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让人类变得不完美,但更完整。最终,能够克服人性的只有哲学和信仰的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在投资中,数学之上是哲学,哲学之上是神学。

投资中最不需要的是聪明,资本市场是一个由几百万,上千万最聪明人组成的。要打败市场,聪明是最不需要的要素,做一个好的投资人,聪明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市场是所有人组成的智慧,而聪明只是依靠个体。在任何时间,个体都无法战胜一个整体的组织。那些自认聪明的投资者,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市场消灭。

第一种聪明的投资者,把别人当做韭菜来收割,想赚市场博弈的钱。市场博弈中最核心的部分来自于你把股票看做简单的筹码,然后你觉得有人会把你的筹码在高位接走,在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中,你永远接的不是最后一棒。然而作为一个群体,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永远有人接最后一棒,而如果你不断是在做博弈,必然会成为接那个最后一棒的人。

第二种聪明的投资者,认为自己能预测未来。然而,如果真的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古罗马帝国,大明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蒙古帝国等就都不会灭亡了。看了大量的历史书后,给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未来是无法预测的。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预测股价的未来,产业的未来,公司的未来。而事实上,几次正确的判断可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一个人要持续对未来做出正确预测的概率是零。

第三种聪明的投资者,认为自己是对的,市场是错的。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逆向投资者。历史上看,其实大部分逆向都被市场消灭了。在大部分时候,其实市场是很有效的,能够比较客观正确的反应一个公司的价值。而前面我也提到过,全世界看到这个公司的维度,一定比单一个人看的维度更多。大部分逆势做空,逆势抄底的人最后都死了。也有老虎基金罗伯逊这种,虽然看对了纳斯达克泡沫的方向,却在市场见顶前扛不住被迫清盘。

如何长期保持谦逊和进取?无论投资,还是人生,我们最害怕的是自满。在一点点小小成就前,感到骄傲,自大,过度自信都将给未来带来毁灭性打击。看《对冲基金风云录2》中,当投资者开始想着如何享受生活的时候,往往就离开崩盘越来越远。但这又是极度反人性的。我们人性中本身,对于成功的追求就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物质上的丰富,更是希望通过成功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获得外界的zan美,本身也是许多人进取的驱动力。而这种自满,往往会快速毁灭一个人。历史上看,那么多优秀的投资大师,都最终消亡在星空,仅仅成为了一刻曾经闪耀过的恒星。无论是在投资界,还是实业,或者是历史上曾经伟大的人物,许多最终被自己的自满和骄傲带入到了万丈深渊。

长期保持谦逊很难很难。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做到表面上的谦逊,但内心却无法将自己放下。毕竟成功的线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会让我们过多关注自己的能力,忽视了时代给予的机遇。我个人觉得只有多看书,多学习历史,明白每一个人的渺小,才能真正做到谦逊。在市场中保持内心的谦卑。

而又如何保持进取呢?许多人在获得初步成功后,也不再会像当初那样进取,不会有当初那样的饥饿感。然而投资本身,短期依靠运气和技能,长期只有技能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不再进取,那么之后的投资业绩必然会均值回归。保持进取的最好方式,是勿忘初心。时刻记住在一开始是为什么做投资,将这个看做真正热爱的事业,而不是赚钱工具。那些伟大的投资人,在其职业生涯时刻保持着初心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