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郭德纲:我丢过的人,比你们见过的人都多

郭德纲7岁开始学说书,京剧、评剧、梆子、西河大鼓、单弦、评书,样样都拿得出手。全网谩骂,流浪街头,被同行抵制,他在世人眼中,这大半生都贴着“丢人”的标签,要是一件一件都放在心上,恐怕也没有现在的郭德纲了吧。


郭德纲在儿子18岁时,给他写了一封信。那是一封很“江湖气”的信,老郭用笔墨之言叮嘱郭麒麟:“江湖子弟,要拿得起来放得下,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


换句话说,这些话看似有些大言不惭,但可以从郭德纲的口中说出来,那就是生活经验的证明,正如他某次在舞台上的自我调侃一样:“我丢的人,比你们见的人还多”。


大多数时候,我们太拘泥于世俗的判断,害怕羞耻,害怕被嘲笑,所以畏手畏脚,总是不敢跟随内心而迈出脚步。但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哪里就有对错恩怨,“丢人”是不可避免的。


郭德纲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对所谓的“丢人”微笑而过,人生的道路按照自我规划走得稳稳当当。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那么就不要让负面的声音干扰自己,毕竟昨天的许多困难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今天的荣耀。吃亏要趁早,别人口中的“不行”,永远无法定义你的未来。


2003年,郭德纲在安徽卫视工作,有天他接到个任务,是要在商场橱窗中呆48小时,吃喝拉撒全都展示在外人面前,甚至还要给人做表演,活脱脱一场真人版的“猴子卖艺”。


第一天还好,但第二天他就有些崩溃,郭德纲和工作人员说:“这不是人做的,就到这了,我不干了“。但是当他逃离的时候,他被外面的观众写的祝福语所感动,所以他又主动回到窗口,完成表演,最后在大家一起倒计时的声音中结束了挑战。


郭德纲很清楚他吃哪碗饭,只要观众叫一声“好”,他可以把委屈和不愿意都嚼下去,继续走下去。


2004年,他举办了一场“濒临失传相声专场”,当时北京文艺广播《开心茶馆》的主持人康大鹏还过来参与了录制,节目播出后,郭德纲一炮而红。


后来,他被《人物》采访了,谈到网上对他的争议,郭德纲满不在乎,主持人问:活得明白是需要时间的吧?老郭说:“不需要时间,但需要经历”。


在窗外的48小时里,他感到寒冷,经历了嘲笑,从陌生人那里获得了温暖。 短短两天,他就从外面观众的笑骂声中看清了人性......


他们只是一时的欢喜,至于郭德纲在窗外是什么样的人,没人在意,那犯得着一个一个去解释吗?那段经历在外人眼中,有些屈辱,但对郭德纲来说,这是一堂无价的人生课,让他年轻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的嘴我们控制不住,但自己的心,必须稳定下来。


过分关注别人的观点,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和积极性,仔细思考,即使丢人了,遭嘲笑了,又能怎么样?? 郭德纲那么多“黑历史”,再不好看,也成了垫在脚下的砖头,一层一层垒起了如今的舞台,稳健又踏实。


保持清醒,掌握住自己的方向,年轻时吃的亏,受的苦,都会被岁月打包成礼物回馈过来的。生命本身,是无限的起伏循环,没有永恒的谷底,也没有永久的一帆风顺。


“丢人”这种事情,比较常见,有些人遇到一次就怂了,有些人却可以坦然处之,身负荣耀能走红毯,满身疮痍也能踩稳石子路。 郭德纲是后者,是人生的一波三折,也能硬着头皮面对的人。


他成立德云社,从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一票难求,都是靠实力和努力支撑的。 世界上有74亿人,有74亿观点,人这一生,才短短两万多天,哪里照顾的过来。 就像郭德纲一样,走好自己的路,爱说谁说谁;做好自己的事,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