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准确预测美国大选:李鸿章“西游记”之八

李鸿章准确预测美国大选:李鸿章“西游记”之八

雷 颐

虽然认为英国女性世界上最漂亮,但在美国媒体面前他还是公开批评英国人的自大,在文化上无法与中国媲美:“就文化而言,英国人比一些欧洲人要优越,比一些要低劣,但是他们无法与中国媲美。很多事上都显示出这一点。在中国几乎每一个高级学生都被教导要读英文原著,了解英国历史以及伟大的英国人物。英文书籍在中国也有出版。但是除非是为了商业或者外交用途,根本没有英国人学习中文,英国学生甚至没有想过中国的经典值得他学习。他们对中国的伟大人物也一无所知。在他们看来,只有两个伟大的中国人——我算一个。但是如果我没有来到他们中间的话,他们根本不会听说过,另一个是孔子。”李鸿章此话大大地言过其实,当时的中国科举仍是读书人的“正途”,洋务派与教会创办的新式学堂仍被歧视,从数理化到英文,并无多少人学习。罗丰禄的同学、留学英国的严复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相当于教务厂)、总办(相当于校长),仍要回乡参加最初级的科举考试,否则会被人歧视。中国学子普遍学习英文是将近十年后、1905年废科举办学校才开始的,这时李已去世数年。不过,李鸿章的言过其实当时外交策略,也有收效,使美国媒体有某种程度自省:“这些评论中无疑有一些深刻的观察,显示出总督对关于他个人的很多评价也做了仔细的思考,并且断定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历史总体上的无知。这番评论的最后将白人总结为自负。事实上,这位中国人非常坦率地说出了其他人也在想的事情。” (1896年9月13日《盐湖城先驱报》,THE SALT LAKE HERALD)

管理、效率一直是他关心的问题,所以他对美国多党政治下的政府运行效率表示怀疑:“总督的私人观察表明他对于美国政府系统的效率抱有怀疑。他认为有太多的党派,太多的官员,而官员失职的代价却很小。”他的理由是如果只有一个主人,他会小心地监管他的仆人,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有一千个主人,这些主人都会让别人去监管、承担责任,“显然总督选择一个主人的体制。” (1896年9月13日《盐湖城先驱报》,THE SALT LAKE HERALD)

李鸿章访美期间,美国新的总统选战已拉开帷幕,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已获共和党提名,向在任总统、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发出挑战,角逐下任总统。在离美到达加拿大后,1896年9月11日的美国《奥马哈每日蜜蜂报》(OMAHA DAILY BEE)报道,有位美国记者采访他对美国大选的看法。他反问这位美国记者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这位记者回答自己是民主党人,李鸿章笑着说:“哦!那太糟糕了。民主党要失势,麦金利会成为下一任总统。”几个月后,大选揭晓,证明李鸿章预测准确,麦金利赢得选战,当选美国第25任总统。真不知道他作此预测的根据是什么,一般说来,在任总统竞选连任的胜算较大。就在十几天前,他刚与克利夫兰总统在纽约会晤,是与其谈话这种近距离观察得出了克氏将败的结论吗?他在美访问总共不足十天,是他对美国政治早有深入的观察和深刻了解,还是源自他对政治的敏感、直觉?不得而知。但大选几个月前,他就如此斩钉截铁地断言克败麦胜并且判断准确,确实不可思议。他自有自己的道理和依据,可惜这家报纸没有报道他是如何分析、得出这个结论的,笔者查阅不少中文文献,也未见有关文字。如能知道他的判断依据、分析方法,当是精彩的政治分析个案。

美国西部各州排华最厉害,李鸿章向美国媒体表示,因此自己不到美国西部就到加拿大访问,然后从加拿大直接回国而不从美国西海岸回中国。他对美国人民发表了简短的告别讲话,交由美联社播出:“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位人物分别是拿破仑、中国皇帝尧和华盛顿。拿破仑创造出了一个很快被摧毁的帝国;尧创造出了一个帝国然后自己进行了统治;而华盛顿建造一个伟大的国家,然后让位给其他人去统治。”饶有意味的是,李鸿章还命人摘录了华盛顿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谢绝连任第三届总统的提议而发表的著名的《告别演说》,还专门准备一个漂亮的花圈,要中国领事馆带去弗农山庄(Mount Vernon),放置在华盛顿总统的墓地上。(1896年9月6日《联合记录》,THE RECORD-UNION)

9月5日,李鸿章离开华盛顿前往英属加拿大,于9月14日搭乘一美国轮船公司轮船横渡太平洋,踏上归程。途经日本横滨因甲午之耻拒绝上岸,改乘中国轮船招商局轮船返国,10月3日到达天津。这次190天、行程9万里的欧美之行宣告结束。

 这次欧美之行所见所闻肯定对他有相当影响,认为欧美强大是制度保障了“上下一心”,在觐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时“沥陈各国强盛,中国贫弱,须亟设法”。但中国政治舞台留给他演出、施展的时间、空间已经无多。回国后依然处于投闲散居状态,并因误入圆明园受到朝廷严厉呵责,且“罚俸一年”。直到1900年1月南下广州任两广总督才重返政坛,但不久就忙于处理庚子之事、辛丑缔约,1901年11月初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