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左眼亞洲,右眼歐洲

從廣州飛到伊斯坦布爾,到達的時候是半夜。看到打在伊斯坦布爾機場星星點點的燈光,就感覺這個國家是不一樣的。 離開土耳其的時候也是從伊斯坦布爾出發的。 所以在伊斯坦布爾待的時間相對比較長。它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記得以前叫君士坦丁堡。 地位在土耳其比首都安卡拉還要重要,與世界的交往更多,城市橫跨處於歐亞大陸。地中海 的一條海峽把城市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在 歐洲 ,一部分在 亞洲 ,所以你站在海峽的大橋中央往東望去,就有了“左眼看 歐洲 右眼看 亞洲 ”一說。

對於旅行,更多的還是喜歡一些新家,發展中國家。喜歡土耳其一是因為特別喜歡建築,拜占庭時代的建築,既有羅馬式的壯闊、宏大。又受著東方波斯,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還有就是喜歡這個國家獨特的地理位置,多樣化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旅遊資源。伊斯坦布爾城市很漂亮。清真寺非常多遍及大街小巷。

有世界級的教堂: 索菲亞大教堂,還有以及對面的藍色清真寺。那天參觀索菲亞大教堂的時候正好遇見好多學校組織孩子們來教堂參觀禮拜。 孩子們非常受持續。土耳其的小孩兒長得特別漂亮。潔白的皮膚,深藍色的大眼。非常的精緻。覺得聖索菲亞大教堂如母親包容著這裡的孩子們。

藍色清真寺就如鄰家女孩,有著涉世未深的單純與明亮。踩在藍色清真寺鬆軟的地毯上,總有一種想要坐下來聽一聽清真寺中的禮拜之音的衝動。藍白的瓷磚把清真寺裝扮的靜穆典雅。婉約的光線從建築周邊的小窗中透了過來。使整個建築籠罩於一種神秘的氣氛之中。

從藍色清真寺出來,一會兒就到了古羅馬競技場。現在的競技場是一個長方形的廣場。已不見千年前的風範。這裡曾經可以容納4000-5000多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競技場,也是古羅馬帝國政治、軍事的中心。經過上千年歲月的洗禮,昔日輝煌的古競技場如今已成遺址,現在只有三個紀念碑還依然佇立在那兒。

下午本來是準備用一下午的時間去逛伊斯坦布爾的大巴扎,這裡也是世界名列前茅的最著名的大市場。有6000家店鋪密佈在大大小小64條街道的大集市內,像足了一座宮殿。 行走在這個迷宮一樣的市場裡面。必須看清楚進來的門牌號。然後邊走還要邊記住轉了幾圈兒,否則就會迷路。真金白銀水晶琥珀製品在櫥窗裡爍爍放光,彩色的玻璃吊燈發出幽幽的奢靡的光,成排成排的瓷器,色澤與圖案都極盡妖嬈。市場建立於1461年,可想當時伊斯坦布爾的不可一世和繁榮昌盛。這裡當時一定是東西方文明碰撞最激烈的碰撞。

在大巴扎裡面逛了大概一個小時,也沒有多少東西要買的,基本上都很雷同的東西也比較多。正覺得了無生趣的時候,旁邊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的音樂響了。穆斯林的一天要做五次禱告。這個插曲值得寫一下。順便推薦一下,難得的千萬不要錯過的能夠讓你仔仔細細體驗真切的清真寺。

音樂響起,生意人便自動放下生意去禱告,俺也順著人流進去,完全忘記了穆斯林的規矩,女人是不可以進入清真寺的,外國女人裹頭巾都不過最多可以作為旅遊參觀。那天沒有裹頭巾頭髮散著,背個揹包,進去看到黑壓壓的角角落落全是穆斯林男人們盤腿打坐聽禱告。

我站在門口聆聽阿訇雄壯激昂的演講甚是鼓舞與激勵人心。一邊聽還一邊跟人直播,一個男子看我在門口站著,還給我使個眼神兒,意思是說哪個地方有空位置,叫我過去盤腿坐著。謝謝一個對於外國女人的寬容友好。這個事情,後來還是有一點點後怕,萬一哪個激進分子要是看不慣輕則把你拽出去,重則給你來一刀那怎麼得了?人在旅途中,總會有各種未知,這些未知後面藏著雲崖洞天。謝謝旅途中知名不知名的情誼。

值得一看的還有加拉塔大橋,這是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條現代化雙向大橋,連接著伊斯坦布爾的歐洲區和亞洲 區,橋上的鉤魚人群是一條風景線, 這個橋上,似乎成年累月都有成群結隊的人在釣魚。這些老人整天在橋上待著,釣上來的魚放在旁邊的桶上,就有過路人直接買走。

有人說到土耳其旅行不安全 , 可是我覺得在。伊斯坦布爾,你會特別有安全感。 這裡街上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端著衝鋒槍的警察。 他們對外國人,尤其是中國遊客非常友好。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土耳其既有歐洲人的文明和直率又具備亞洲人的細膩和優雅,在伊斯坦布爾這個城市,酒巴和清真寺同時充滿在大街,既可看到包著嚴嚴實實的穆斯林女人,也可看到穿著暴露的妙齡少女,讓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