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九位皇帝,为啥七位葬于此?丨这里是河南 巩义映像(五)

除了从开封迁至巩义的赵匡胤的父亲的陵墓永安陵外,入驻巩义陵区的第一座帝陵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永昌陵。赵匡胤在位17年,但正值壮年的赵匡胤只是选择巩义为大宋的陵区,却从未提过建陵之事。公元976年10月的一个夜晚,年仅49岁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陵区不得不仓促开工。

7个月后,永昌陵建成,宋太祖的陵墓就从开封迁至到了巩义。从赵匡胤起,北宋皇陵不仅七月而葬,而且各个规模和建制都和赵匡胤的永昌陵基本相同,都是坐北朝南,每个陵区都由安葬棺木的上宫、日常进行祭祀的下宫、以及赴葬的皇后和王世子孙的墓组成。

秦汉以来,皇帝往往刚一当朝,就开始为自己选墓地。因此有些皇陵的修建要花上几十年,而北宋的陵区却纷纷只用7个月。正是因为时间短,所以任务才格外艰巨和残酷。在建造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时,仅被石头压死的就有两百多人。

在采石碑刻中详细记载了在位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修建永泰陵时的情况:公元1100年初,宋哲宗驾崩,随即四千多人的采石队伍要到陵区外30公里处的山上采石,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工匠必须完成两万六千块的采石任务。

当年宋陵上的石雕像究竟有多少,今天已经很难说准确了,七帝八陵加上二十多座皇后陵,近千座亲王、公主、大臣墓,总体算来应有数千件石雕像。然而经过千百年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而今保存下来的仅有千件左右,这些精美绝伦的石雕像真实的反映了北宋时期的世俗生活风貌,代表了我国石刻雕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永昭陵也是宋陵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陵墓,它规模宏大,建筑雄伟,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弘气势。其实除了风水的考虑,赵匡胤把皇陵选在远离都城开封的巩义,其实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考虑。那就是为迁都洛阳做准备。

但是当赵匡胤迁都洛阳时,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但是群臣的劝阻并没有动摇赵匡胤迁都的决心,可这个时候一个人站出来说:为政在德不在显,何必一定要动用民力迁都呢?这个人就是他疼爱有加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自己的亲弟弟也加以阻拦,这时候赵匡胤只能无奈的说: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叹也!北宋立国167年后,终于应验了赵匡胤的话,金兵攻入宋都开封,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巩义皇陵的绝好风水终于没有庇佑住大宋王朝的千年立业。

来源: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这里是河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