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那些没有准备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悲伤、平静、缓慢又致郁的电影,非常适合一个人安静观看。主线剧情围绕着脾气古怪的男主角李回家乡为哥哥乔处理后事展开,通过回忆一点一点交代了李的过去,他为什么独身一人远离家乡,为什么脾气古怪难以亲近,为什么宁愿把哥哥的独子交给别人收养也不肯回到家乡。

根据乔的遗嘱,他为弟弟李安排好了一切,搬家费、备用金、房子......而李只需要从波士顿搬回曼彻斯特,成为乔的儿子帕特里克的监护人直到他成年。可是,曾经拥有的幸福生活、后来发生的事故、因为自己过失而惨死的孩子、所有那些知晓往事的朋友,让李难以忍受留在故乡。而帕特里克也不愿意跟随李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朋友们,去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两人僵持不下时,帕特里克提出可以跟随多年未见的母亲一起生活,他们虽然不曾见面但一直都有联系,而母亲此刻就在距离曼彻斯特很近的地方开始了新生活。

虽然帕特里克对母亲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但因为酗酒的历史、并且多年来不曾照顾探望过小帕特里克,让李对这位母亲充满了怀疑。在帕特里克的坚持下,李送他与母亲相见,母子时隔多年的重逢这一小段剧情非常的触动我。

首先,不管父母是否称职,孩子好像真的很难对父母生出怨恨。虽然明知道母亲的不靠谱,虽然多年来都没有再见面,虽然一直是父亲在照顾养育自己,帕特里克还是忍不住想要联系母亲,想见她,想和她一起生活,想要得到母亲的爱。明明个子比叔叔还高、敢同时交往两个女朋友、搞乐队玩冰球、对父亲的过世平静克制不输成年人的帕特里克,面对从未对自己尽过责任的母亲只有期待没有怨恨。

其次,有些父母们深知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所以表面看上去是为孩子付出,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私欲。帕特里克以为母亲的联系和会面邀约意味着她想念自己、想要弥补之前的缺席、想要安慰刚刚失去父亲的自己,见了面才发现她只是因为信仰而觉得自己应该摆出一副慈母的姿态,但她并没有做好长时间保持这个状态的准备。她只是想短暂的利用帕特里克满足自己成为慈母的愿望,让自己没有遗憾而已。

第三,再亲近的关系或者血缘,也是会因为长久不来往而变得生疏客套的,朋友如此、亲人也不例外。久别重逢的场景并没有帕特里克想象中期待的温情与温暖,只有虚伪的寒暄、尴尬的客套、满满的不自在以及完全不了解彼此的尴尬。无论是电影中的帕特里克还是电影外的观众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跟你说“别客气,请随意”的人恰恰是完全不能与之不客气和随意相处的人。

最后,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准备好成为父母,那就先不要着急做了。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或者母亲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需要通过观察与学习,做好充足的心理、生理与经济准备,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摸索更好的方式才可以的。这是一个虽然不需要经过考试,但比任何考试都更加难以得到合格的过程。世界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与这个过程,如果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先不要着急了。

ps:电影的配乐很美,画面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