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还我们“单纯”的悲伤

图文无关

已为人父,实在看不得孩子的惨剧,这样的消息却总跳到眼前来。北京宣师一附小20多个孩子,正在上课,就被一个混蛋拿着锤子打伤,据报道,3人伤势较重。

混蛋,尽管知道自己在犯口业,但我依然要詈骂和诅咒,向孩子施虐的惨无人道的卑劣,该堕入无间地狱,永恒的痛苦也无法赎罪。恰恰知道这文字的苍白,我才更为那些受伤的孩子们揪心,复仇、正义这些词,在孩子的无辜面前如此脆弱。

我无力分析这种事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公,挥刀向更弱者,是最卑鄙和怯懦的选择。此刻我只能收起理中客的面孔,静静为孩子们祈祷。

突发事件如照妖镜。校方事后向家长进行过一次通告,那种冷静和义正言辞叹为观止。正如王志安发微博控诉:“学校除了恶性事件,学校负责人第一时间应该给家长鞠躬道歉,表达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同情,然后介绍事件发生经过,介绍孩子们的伤情,医院抢救方案。”

正是他所质问的,“这不是常识么”?结果却是说“没事儿,不是用刀,别着急你们。”“别录像,我是维持秩序的”。

我们习惯了稳态的秩序,任何打破秩序的事件发生,第一个念头是“千万别让我担责任”。对秩序的无条件追求,就会造成问责制下的“甩锅”文化。

我看了太多冷静的文字,甚至负面新闻都能报出正能量来。我们仿佛习惯某种灾难的呈现方式,受害者变成冰冷的数字,道歉变成虚伪的过场,忏悔缺位,悲伤的家属变成悲伤的注脚。

当生命变得抽象,我们仿佛忘记,躺在医院里的,是活泼的孩子。百万年来,我们直立行走、穿上衣服、使用工具、建立伦理、组成社会,不是让自己变成维持秩序的齿轮,而是为了成为“人”。共同体的秩序,恰恰是为人的幸福而建立,我们却本末倒置,人成为秩序的附属品。

孔子虽说止乎礼,但也未忘发乎情。

我想起《现代性与大屠杀》,当我们把自己异化成秩序中的环节,一切关于“人”的情感都可能消失,系统性的恶由此而生,我们便完成隐性奴役的过程。试想,教书育人的学校,孩子发生惨剧,却忙着让家长不要录像,强调“我们也不想发生,我们也愿意安安全全。但是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处理,没有让事态进一步恶化;第二,我们积极地报案,该治疗治疗,之后也会把事情处理好,让家长们放心。”

悲伤,我只要这些老师,孩子身边的人学会单纯地悲伤。还没到问责的地步,也许我们无法预料一个混蛋的行径,但真诚的忏悔与悲伤,是捍卫我们生而为人的尊严,也是给我们的孩子上的重要一课。

还我们单纯的悲伤,这是我公号第二篇文章的题目,也是第一次消失的文字。如今,我再次鼓起勇气,写下这些文字,权当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对无辜孩子们的微不足道的歉意。

我是非典型佛教徒

针砭时弊 不舍慈悲

理性思考 不许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