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是不是誇張了?

書畫可愛寶貝


不同的境況或人生階段,會有不一樣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答案。

學生階段呢,當然是練好字,學好知識,強健身體,學會分辨是非,弘揚良知正義。

一個勤字,讓人終生受益;一個懶字,帶來多少遺憾。

勤學習,勤鍛鍊,不鬆懈,一步一個臺階,為立足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真正的人生贏家,都是這麼做的。

書讀得好,人生之路多選擇,不是被迫謀生,而是讓生活更美。

初學階段,先是一筆一劃學寫字,練好字會為學習帶來更多興趣、更多益處。一手好字,常常讓人嘖嘖稱讚,給別人帶來享受,也為自己帶來好心情。一旦懶字當頭,練字不過關,寫作業也好,考試也好,都要面對自己不美觀的字體,自己不爽,有時還讓老師頭疼,甚至影響考試。

回想學生時代,學習中偷過的懶一直會延續影響,甚至終生抺不掉。有時老師的一節課沒吃透,課後又懶得消化,這門課基本上就拉後腿了,後續的學習效果就會打折扣。不加倍補上的話,考心儀大學終成泡影。

學習很難,低文化進入社會後會發現,比學習難的事何止三件五件。

讀書無用的話萬不可信。單從精神層面看,愛讀書的人與不愛讀書的比,其心靈境界是有區別的,愛讀書的人長期散發出來的精神芳香總讓人心曠神怡。

讀書時一旦懶成習慣,就會厭學。從此,老師的教誨聽不進,把父母的苦苦規勸當耳邊風,不管以後的路多順,人生體驗總是少了點光亮。

習慣決定心性。學習上長期懶惰,行為上、思想上不尊重老師的辛勤付出,不體貼父母養育之苦,很難說長大會是一個充滿感恩之心的人。然漫漫人生路,終有醒悟,自會有愧於老師,有愧於父母,有愧於自己。

某天,突然感覺父母在變老,親情會走遠,悲上心來,想重回少年,再聽聽父母的嚴訓,重溫往日時光,可歲月無法逆轉,空悲切。

能悔悟,善莫大焉。最悲哀的事,是麻木,裝睡不醒,人生無亮色。

學習不是純粹為了考試,廣義的學習是能力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是人生永無止境的修行。

擺脫懶惰,多學習,向書本學,向老師學,向智者學,向先賢先哲學,世界之美賞之不盡。

踏入社會後,人就有了擔當,多了責任,勤奮更少不了。

然現時代的勤奮似乎有點走偏,本來勤奮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人生,但超負荷的工作難免走向反面。

時不時有媒體爆料,事業幹得風生水起的某精英人士,突發疾病不幸離世,常引人唏噓不已。

2018年10月19日,三十六歲華為工程師齊智勇猝死,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八歲一個三歲)自此沒了爸爸,年輕妻子永失至愛,年邁老母痛失兒子。

從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二十二個月他一直在國外,未回家過。外出期間多次申請休假,可能是人手不夠,未獲批准。去世前一週,發微信給妻子,明示太累,很難再挺下去。

以上信息明顯透露,身體嚴重透支,死撐就會倒下去了。如此險境,本來應該迅速就醫,卻還在硬挺,終釀悲劇。

出事前二天,他通宵守在崗位。

看起來猝不及防的悲劇,事實上可百分百避免。

只是類似情況的發生往往是高估了自己生命力的強大。

生命脆弱起來,無貴賤之分的。

太疲勞時,真要休息。此時的"懶″是養精蓄銳,為了更有效地投入。

勤得有度,"懶″得有理,是最佳答案。

適當的"懶″,是對生命的尊重,是給親人最大的愛。


唱盡歡歌


你今天偷的懶,是不是要用一輩子來歸還?我的回答那是當然的。

常言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作為一個社會人,如果不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學習,用充實的知識把自己武裝好,那以後到了社會上,就會成為一個一無是處的廢物。跟不上時代的趟。現今社會上那些頹廢萎靡,混吃空虛的主兒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謂的吃多少苦,享多少福。沒有背後的辛勤汗水,哪來人前的光鮮豔麗。當你羨慕別人光彩照人時,又怎知他平日裡努力與付出。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是卻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是否也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其實與其臨淵羨魚,莫如退而織網。克服掉身上的惰氣,踏踏實實邁好眼前的每一小步,不讓未來的自己為今日的懶散買單。因為機遇只會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不想未來苦,就戒今日懶。只要你不辜負生活,生活終將給你回報。願你未來生活如花盛開,事業拓展勢如破竹。




風中那片雲


現代人的懶主要原因,看不到光明前途而造成的。有的人創業失敗後也可能造成懶的原因,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從新創業,前途也是光明的。失敗不恢心,再創佳績。有的人實際也懶,總想不勞而獲,不守法律,最後走上犯罪道路,這些人才是無藥可救。


盧鳳界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的確如此。


置信542


有道理。即使你非常優秀,但假如沒懶,會更好!天道酬勤!


秋色正傑


要有這先知能力!躺著也能賺錢中狀元。


1316766


現在偷的每一個懶,都可能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挖一個坑。

因為每一次努力,都會實實在在讓你變得更好,不僅影響你的當下,還有你的未來。

而偷懶,其實是提前預支了不屬於自己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