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为什么喜欢“谷堆”着吃饭?

前阵子,网上流行一个视频,老外们很好奇中国人为啥喜欢蹲着,于是他们尝试“中国蹲”,发现蹲不下去,原因是歪果仁们自古就没有这个习惯,猛一操作肯定蹲不下去。

那歪果仁们肯定不知道,不光会蹲,还会“谷堆”到一起吃饭,这是专属河南人的浪漫。


而我当年上学时,就没这般拘束。那时学校还没有餐厅,打完饭都各自散去,校园内的广阔天地都是我们餐厅。或两人三人对面,或十几人围一个大圈圈,菜碗汤碗搁地上,不管男生女生全蹲着。

用“蹲”还是有些文雅,河南方言应该叫“谷堆”。一边吃饭一边喷的热火朝天,如果某个圈圈内不断发出爆笑,就有人端起饭碗过来,往里面挤,说,哎,哥们、哥们,往那边谷堆谷堆呗,让俺听听恁喷的啥。

没了餐桌的限制,没有不让说话的限制,所以吃饭就变成一件欢乐的事情。欢乐的一个要件是“自由”,说话的自由,身体不受限制的自由。

在家也这样,尤其大人们,中午盛了一碗面条,端起就出了门。

夏天找一阴凉地儿,冬天寻一太阳地儿。七零八散地谷堆着,有话就说几句,没话也不觉得尴尬。小孩子则是在大人们之间窜来窜去,专瞅人家碗里的饭。

那时也没那么多讲究,站到谁跟前,就给夹几筷子塞嘴里。


山沟的沟口有一打麦场,不冷不热的季节,一到晚饭时间,许多乡亲不约而同在这里聚集。

有些距离远的,我怀疑没走到地方,饭都凉了!但就是爱去,这三个谷堆一堆儿,那五个谷堆一圈儿。

饭吃完了,也不离开,传传家长里短,论论天下大事,直到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及至如今,村里办红白喜事,头天下午大多有面条汤,主家儿做一大杀猪锅。

几百口人各自端碗盛完后,院子里,小路上,田间地头乌压压都是人,仍是谷堆着,一边哧溜哧溜吃,一边五马长枪地喷“大江东”。

其实这面条汤也没什么特别的,面是普通的挂面,加些豆腐丝儿、肉丝儿而已。许多乡亲还就好这口儿,我觉得,面条汤好喝是其次,主要还是大家伙儿图那个谷堆在一块儿谈天说地的热闹劲儿。

从以前到现在,乡亲们为啥都这么喜欢谷堆着吃饭呢?

“谷堆”着吃饭,就是最早的朋友圈啊


记得前段时间,跟远在江苏的老表聊天,他说,小时候去你们那儿串亲戚,每天都是白水煮面,拌点油盐,连根菜毛尾都不见。

我问,你们那儿吃什么呢?他说,我们吃米呀,一般都有几个菜的。

我忽然明白了一些,我们在院门外谷堆着吃饭是有先天条件的,因为只需要端一个碗。而他们盘盘碟碟的,想出门去还真就不那么方便。

所以,那时河南人蹲门口吃饭,“穷”也是一个原因。端着碗出去,省灯油、省电费呀。

我哥是村里电工,说有一户人家,一个月电费只有几毛钱。问为啥,他说,我就晚上盛饭时拉一下那个5瓦的灯泡,然后立刻拉灭谷堆门口吃。

农村有俗语“蹲着吃饱,站起正好”,谷堆着吃饭胃部受到挤压,站起来就是八成饱,吃的不多也不少,又省粮食又健康。

有人说,院门外撂天野地儿没凳子,想坐没有,只好谷堆着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家里有凳子,为啥不坐呢?

我觉得是河南人好喷困儿,爱热闹的天性使然。

你看,几个人围一圈谷堆着,像不像现在的微信朋友圈?现在的人吃着饭,刷着微信,看着朋友圈里别人发的美食美景,心灵鸡汤,娱乐八卦。兴致来了,放下饭碗,自己也忍不住发一条出去。

微信朋友圈为什么能这么惹人关注,一方面,人心底里都有窥探别人生活的私念。另一方面,也有向别人炫耀自己过的还不错的小心思。这不和乡亲们端着饭碗谷堆成一圈吃饭一个样嘛!

喜欢八卦和传小道消息,不止现代人需要,咱的老老祖宗也这样。

据说多少万年前,森林里走出来有两种原始人,一种特别喜欢扎堆儿聊八卦,比如哪里的果子熟了,什么样的猎物最容易捕获,敌人那边酋长翘了,部落里小蓉的老公出远门了.....这些消息看似琐碎、无用,却是在严酷、闭塞环境下获得讯息的重要途径。

在那个时代,也许一条“哪里鱼好抓”的小道儿消息就能让你活下来。而那一支不爱八卦、没掌握类似消息的原始人,就有可能在野外因找不到食物或碰到敌人挂掉。

扯这么远,为啥呢?就是想说,“谷堆”着吃饭,看似不雅,但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少了桌椅的约束,多了移动的自由,便于随时随地建成一个“微信群”。

河南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并不算特别富庶之地,甚至自古以来战乱不断,但至今依然是第一人口大省。和喜欢“谷堆”着扎堆儿吃饭,也似乎是有那么一些关系的。

有人说,“谷堆”哪个地方人不会,有啥难的!这你可大错特错。谷堆三五分钟也许你可以,要是个把小时,估计你就脚麻腿抽筋,外加头晕目眩,站都不一定站得起来。

谷堆的正确姿势是,两腿向前弯,屁谷向下与膝盖齐。两腿分开双脚着地,臀部贴脚踝。特别提醒,脚后跟一定要贴着地。如果你踮着脚尖谷堆,那一看就是外行,撑不了几分钟的。

“谷堆”是河南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硬功夫,不会的人看着累,会的人则轻松自如。

据说有外地的新女婿来本地瞧老丈人,看到老丈人谷堆在地上吃饭,以为是媳妇不孝顺老爹,实在看不过眼。于是,新女婿就递给了老丈人一个凳子。

老丈人接过凳子哈哈大笑,说道:“还是女婿疼人啊!”于是把凳子放下,自己“谷堆”在凳子上接着吃。

传说由于习惯与身材比例方面的原因,欧洲人很难做到这个蹲姿,因此,谷堆得名“亚洲蹲”。

我们总是契而不舍的追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而唯独不讲究“蹲相”,因此当你看见一个人蹲着时,他可能正在与全世界的规则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