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摘16)

第十六章 社会心理学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们不应该只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子孙后代,和那些未曾谋面的未来国民

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中汇流的证据证明,气候确实在发生变化:温室气体正在不断增加、海洋和大气温度升高(全球变暖)、大量动物迁徙(逐渐向北方或更高海拔的地区迁徙)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增多

战争爆发,往往归咎于气候。一旦气候变化,农业往往会遭殃,接踵而来的便是严重的饥荒、时疫和困苦不堪、资源匮乏的贫穷国家尤其容易被气候影响,而处悲惨困境时,人会变得更容易迁怒与政府或他人,进而导致战争,气候的确影响社会安定

我们在易得性直觉影响下做出启发式判断,因此经常会杞人忧天,进化使我们大脑更关注当前情况,而非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和遥不可及的危险

说服性信息,首先必须被理解然后才能起作用

很快有一天,我们就会像废弃鱼缸里的孔雀鱼一样死去,我建议为整个地球写个墓志铭:“我们本来可以拯救它的,不过我们太懒了”

——库尔特丶冯内古特

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发展生态科技

人之过错莫大于本该做什么,却什么也不做

——埃德蒙丶伯克

第二条通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途径是控制消费

如何控制消费:一种方法是通过公共政策来限制强烈的购买欲望,另一种是给予反馈

耶鲁大学环境科学院院长史贝斯倡导我们扩大同一性应该具备一种“新意识”:视人类为自然一部分、视大自然为我们必须管理的且具有内在价值的、就像重视现在居民一样来重视未来的生活和居民、通过思考“我们”而不是“我”来领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不仅重视物质生活更要重视精神生活和关系质量、重视公平、正义和人类共同体

英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沐足当代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指标是亲密关系、权力感和胜任感,当这些基本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金钱的增加就不会有太大作用

我总是再想更多的金钱会不会为你带来更多一点的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

——谷歌创始人之一 亿万富翁 谢尓善丶布林

中国经济十年间发展惊人,但善洛普调查显示,中国人对现有生活感到满意比例反而下降了

经济发展给人类状况带来改善并不明显,相比过去,我们住着大房子,家庭却破裂了,我们收入很高,却并不快乐,我们善于谋生却常常不会生活,我们庆祝繁荣昌盛却任欲壑难填,珍惜自由却又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居然不能让人们满意!更令人吃惊的是,越是为财富努力奋斗的人其幸福感可能越低,对于那些追求财富、美貌、声誉的那些人,他们更容易焦虑,抑郁和换心理疾病,总结来说:那些转而追求亲密关系、个人成长和为事业做贡献等内在目标的人,则会体验更高质量生活。卡塞总结内在价值观能够提高个体和社会幸福感,并有助于人们抵制物质主义的价值观

那些自己认为拥有极大财富的人往往体验更少的积极情绪

关注外部目标和物质目标的人,对保护地球的关注较少

适应水平现象指我们通过先前经验定义的中性水平来判断我们现在的经验

积极体验(常常与社交有关)能使我们感到幸福,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物质

我们感到好还是不好,依赖于我们和谁相比较“我们贫穷逐渐变成现实了,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少了,而是我们的邻居拥有的更多”

日行渐盛的奢靡之风,可以归因于人们具有向上比较的倾向:我们在攀登财富阶梯时,通常将自己与水平相当或之上的同辈相比较,而不与比我们差的相比

贫富差距悬殊会使人们直觉到更强烈的不公平感,人与人间更缺乏信任感,贫富差距大与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较低存在相关

一位诗人写到:眼泪可能会在夜晚停留,但是快乐会伴随黎明一起到来。实际上,由于我们具有适应能力和调整社会比较能力,生活中重大事件(如失去工作或遇到意外而残疾)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比我们想象中消散要快的多

如果公众、政府和企业采取以下措施,那么人们的价值观就有动力向后物质主义转移:直面人口和消费增长对污染、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影响、认识到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使我们的生活少了快乐、分辨出生命中比经济增长更重要的东西,并努力去完善他们

为什么你将你的钱花在与生计无关的地方,为什么你将你的努力消耗在那些不能让你满意的事情上?

——《旧约丶以赛亚书》

捷克的诗人总统瓦茨拉夫丶哈维说:“如果世界将要朝更好的方向转变,那么人类的意识必须有所改变”我们必须探索出“一个对世界具有更深层次的责任,意味着我们要对一些比自己更重要的事情负责”

我们所有的需要,除了那些适度的生活必须品之外,纯粹都是想象的

——亨利丶圣丶约翰

“我因没鞋穿而沮丧不已,直到我发现还有人没有脚”向下的社会比较使我们更容易感到满足

那些有助于真正美好生活的东西——亲密支持性的关系、充满希望的信仰、积极的思维习惯、全身心的投入活动——是永久常在、可持续的

国民幸福总值,旨在促进真正的发展和可持续性,是通过测量生活质量获得的,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消费总和

我们没有意识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是一体的,对我们来说,追求最可能的生活远比只注重经济增长有意义的多

——英国首相 托尼丶布莱尔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社区里,同呼吸同命运,如果今天70的人口每个人都要求相应规模的生态足迹,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无法在这个星球生存

生态足迹:指维持每个人的需求所需要的生产土地与水资源面积,是相对于地球可再生的生态能力,对人类需求的一个标准化测量

人们控制全球温室效应的可能有多大?生物学家威尔逊认为,进化的结果使人们只会对很小地域范围内、肤色相同、同一时代的人承担责任,如果他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还能指望人类会因为考虑到我们遥远的子孙后代而表现出“扩大利他主义”吗?今天令人羡慕的“富裕和体面的生活方式”会不会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必须的明天变成一种粗鲁行为?或者,人们对自己对成功的关切程度,总是要胜过他们对不在眼前的子孙后代的关怀?

对环境问题的两难推理源自于短期目标与长期价值之间的冲突

——威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