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区把“公厕”改成这三个字,很多游客内急找不到卫生间

春暖花开是出去春游的好时节,可是在一个新开发的景区,却让很多游客遇到了尴尬的一幕。

这个景区以古典民俗文化为主题建设的景点,类似于传统古村落的民风,显得古朴好玩。

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可以品尝各种地方小吃、农家院、家乡菜等,可这些游客就是找不到公共厕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卫生间”。

如果一个游人如织的景区没有公共厕所那还了得,谁没有内急的时候啊!大家说是不是?

后来得知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景区肯定是设有卫生间的。就在小吃一条街的一端,只不过都是蓝砖建造,往往让很多游客发现不了,高大尚的厕所建设的整洁卫生总以为是个饭馆呢?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景区把厕所的名字改了。

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不像公共厕所呢?人家把“公共厕所”或者说“公共卫生间”、“洗手间”改成了“解手处”。

这样这一改厕所的名字不得了,让不少游客出现焦急而又尴尬的一幕,“解手处”对中老年人或者农村、农民百姓可能还能理解,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或城里的小青年就不一定知道了。

究竟“解手”是什么来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解手处”是在明代初年,许多省份地广人稀,明太祖,明咸祖多次下令迁移人口,但古人安土重迁,不愿意离开家乡,每每有人逃亡,押解百姓迁移的官吏为了防范人逃走,使将他们捆绑,移民大小便时就得请求官吏把他们捆绑手臂的绳索解开,便后,再重新捆绑。时间一久,移民要大小便时,就简单呼叫:"我要解手!从此这个词就沿用下来,成了上厕所的专用名词。大家都记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