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宰相張格:受賄立昏君,一醜遮百俊

小編之前講過晚唐宰相張濬的故事,今天要講的是他兒子張格的故事。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話說晚唐大軍閥朱全忠為了篡唐,大肆誅殺忠唐大臣,其中就有在洛陽長水縣退休的張濬。曾受恩於張濬的永寧縣吏葉彥聞訊報信,張濬知道自己難以倖免,就安排張格離開。葉彥率三十義士送張格渡過漢江,張格改名換姓由荊江上峽逃到了西川,投靠了西川節度使王建。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後,王建也稱帝建立前蜀。他對原唐朝官員很敬重,張格是宰相之子,之前在唐朝也曾擔任太學博士、在弘文館上班。於是他剛登基,就用張格為翰林學士。


武成元年(908年),有僧人挖出一隻眼睛獻給王建,王建下令給一萬僧人的飯食作為報答。張格反對,說:“小人無故自殘,不治他的罪已經算他走運了,還獎賞他做什麼?”王建同意了。


不久,張格由戶部侍郎升為中書侍郎,加宰相銜同平章事。王建說:“不恃權、不行私,只有至公才能守宰相之事。”


永平二年(912年),後梁太祖也就是朱全忠趁前蜀正在和岐王李茂貞交戰,派光祿卿盧玭率使者入蜀交好,在書信中稱王建為兄;但信上還有一個印章,寫著“大梁入蜀之印”。張格說,這說明後梁待蜀如夷狄封臣。王建覺得受辱了,想殺了後梁使團,張格卻又指出這是後梁草詔官員的問題,不可壞了兩國關係。從此王建愈發信任張格,還詔命張格編纂開國以來實錄。


永平三年(913年),前蜀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太子王元膺因為與樞密使唐道襲不合,發動自己的軍隊殺了唐道襲,隨即自己也被官軍打敗出逃,當官軍找到他時,他已經被自己部下的衛士殺死了。


寄予厚望的接班人死了,作為父親,王建起初很為此哀慟,懷疑王元膺是被養子也是外甥集王王宗翰擅自殺害的,王建的左右也人人自危。


這時候,張格呈上了自己寫的慰諭軍民榜。王建讀著讀著,發現有這麼一句“不行斧鉞之誅,將誤社稷之計”,猛然意識到自己不可以因為袒護這個已死的愛子而損害國家,於是下詔廢王元膺為庶人,只殺了手刃王元膺的人和處置了王元膺的一些左右,預期的株連範圍因而大大縮小了。



王建還尋到了張格因避難躲在民間落髮為尼在函、洛一帶流浪的母親,秘密派人迎她入蜀,賜紫衣,加號慈福大師,也就是讓她和兒子團聚了。



但是張格是否對得起王建的這番信任和倚重呢?他真的像王建期望的那樣“不恃權、不行私、至公”嗎?


大奸似忠,假公濟私


據史書記載,張格“有才,長相俊邁,狡猾有父風”。


民國學者董康整理的《宋朝事實類苑》收錄了張格的一首詞《寄禪月大師》:


龍華咫尺斷來音,日夕空馳詠德心。禪月字清師號別,壽春詩古帝恩深。畫成羅漢驚三界,書似張顛直萬金。莫倚名高忘故舊,曉晴閒步一相尋。


然而,董康晚節不保,做了漢奸,而張格,也成了宰相的反面典型。



他拜相以後,行事多迎合王建之意,只要覺得有人勝過自己,都設計排擠。文人庾傳昌雖然有個舍人的官職,其實是個閒官。他謁見張格,張格卻不見他,氣得他回家寫了約數千字的啟事走了。張格根本不為所動,還對朝士譏諷他無用。


而接下來的事,就嚴重了。


前面說到太子王元膺死了,儲位空懸。王建需要重新確立接班人。他覺得雅王王宗輅像自己,信王王宗傑最有才,都是儲君的上佳備選。可是他的幼子鄭王王宗衍的母親徐賢妃卻動了心思,決定設法讓自己的兒子異軍突起。她託飛龍使唐文扆給張格送了百鎰黃金。



如果張格是一個正直有原則的宰相,當然不應該受賄了。可是他看到黃金,卻心動了,並且想到了讓王宗衍成為儲君的辦法。


他先寫了一篇表文,稱讚王宗衍“才器英武,實堪社稷之託”,然後趁夜拿給王建養子王宗侃等功臣看,詐稱王建要立王宗衍為儲君,並且已經下了密旨要功臣們表態支持。功臣們信以為真,都署了名。


王建看到上表後,雖然懷疑王宗衍年幼懦弱無能,但看到那麼多功臣都署了名,以為王宗衍是眾望所歸,於是立王宗衍為太子。


這套路大概就相當於下面這個段子說的那樣——


我先把兒子叫過來,說:“兒子,你結婚吧,我給你介紹一個。”他說:“不幹不幹,那是我自己的事情。”然後我說:“那是比爾·蓋茨的女兒。”然後他說:“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我再去找比爾·蓋茨,說:“咱們當個親家吧,讓我兒子和你女兒兩個人相好行不行?”比爾·蓋茨說:“這哪能行啊。”我說“我兒子可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啊。”比爾·蓋茨說:“啊!原來是這樣啊。”

然後我再去找那個世界銀行的總裁,說:“讓我兒子來當你的副總裁好不好?”那個總裁肯定說:“你憑什麼啊?”我說:“我的兒子可是比爾·蓋茨的女婿。”

沒多久,我的兒子又娶了比爾·蓋茨的女兒,又當了世界銀行的副總裁,生意就是這麼做成的。


張格和唐文扆成了擁戴太子的隊友,張格是宰相,唐文扆只是個宦官,但張格卻反過來去依附唐文扆。唐文扆因此得以在天漢元年(917年)貶斥司徒毛文錫。


紙包不住火,光天元年(918年),王建已經明白了張格當初玩的花樣,又看到太子王宗衍整天和兄弟們鬥雞、擊球,簡直是在浪費時間,終於明白自己對張格看走了眼。但是本就是寵妃的徐賢妃這時候已經成了太子的生母,在她的保護下,張格什麼事也沒有。



雖然王建有了改立王宗傑為太子的心思,但王宗傑也突然死了。王建懷疑有陰謀,但自己也很快病危了。唐文扆想趁機奪權,事敗被貶。


然後,王建駕崩了。孫光憲《北夢瑣言》引用當時人的說法,說唐文扆、徐賢妃和張格擔心王建調查王宗傑之死,就用雞燒餅毒死了王建。但北宋史學家劉恕卻指出,唐文扆早就被貶了,怎麼可能再回來殺人?



反罵故主,竟得善終


王宗衍登基後,改名王衍。張格繼續擔任宰相,但他已經失勢的靠山唐文扆很快被處死了,他心裡有些不安;當受命為山陵使負責安葬王建時,他面有難色。有人勸他稱病辭職,但禮部尚書楊玢卻說:相爺有援立大功,怕啥呢?


然後,他就和張格一起被貶了。張格被貶為茂州刺史,詔書責罵他:“送喪辭命,不忠;喪母匿喪,不孝。”王衍隨即又貶了張格的其他黨羽吏部侍郎許寂、戶部侍郎潘嶠,再貶張格為維州司戶;由於內樞密使庾凝績彈劾,張格又被罷官流放合水鎮。


庾凝績還不滿意,又令茂州刺史顧承郾尋張格罪過。王宗侃的妻子張氏因和張格同姓,想保全他,對顧母說:“警告你兒子,不要替他人報仇,他日他人將歸罪於你。”顧承郾聽進去了,沒有和庾凝績合作。庾凝績怒了,在公事中尋隙找顧承郾的麻煩,但張格的命總算是保住了。


張格的弟弟張播先前因為充當江、淮宣諭使出使淮南,其實也躲過了滅門之禍。但這一年,淮南也爆發了權力鬥爭,既然唐朝已經滅亡了,作為唐朝代表的張播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不幸淪為了炮灰。


而張格不但保住了命,他還煥發了第二春,做回了右僕射,乾德六年(924年)又被任為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二度拜相,他曾經的黨羽許寂也拜了相。至於他的政敵庾凝績​這時候在幹什麼,是不是還在人世,史書已經沒有記載了。


為了報復曾對自己落井下石的中書吏王魯柔,張格尋事杖殺了他。許寂感到不安,說:“張公才高而識淺,殺了一個王魯柔,讓他人擔心自己的安危了!這是取禍之端。”


許寂有些危言聳聽了,因為這事並沒有引起什麼大的反應,張格不僅沒有給自己招禍,還被封為趙國公。


第一次拜相的張格假公濟私,而第二次拜相的張格則無所作為。


鹹康元年(925年),後唐討伐前蜀,昏君王衍不負眾望地做了亡國之君。


次年,前蜀君臣正被押送回京城洛陽時,後唐莊宗因遭遇兵變,擔心生變,下詔稱誅殺王衍一行,並且蓋上了玉璽。


一旦詔書得以實行,張格就會給自己扶立的亡國昏君王衍陪葬。卻是樞密使張居翰良心大發,冒著修改詔書的大罪,把“一行”改成了“一家”,救了張格等上千人的命。


等張格進京,莊宗已經死於兵變,皇帝成了明宗。張格安全了。


他尋訪救命恩人葉彥,得知他已死,於是給葉家送去大禮。


唐明宗召見了原前蜀官員宰相王鍇、張格、庾傳素及御史中丞牛希濟,各賜他們一韻,讓他們試作蜀主降唐詩五十六字,結果除了牛希濟堅守原則不謗故主以外,那三位相爺都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寫詩罵王衍僭號、荒淫、失國。


所以,張相爺,您還記得這位荒淫亡國的昏君是怎麼上位的嗎?


《十國春秋》論曰:張格援立寵嗣,深結宮闈,於大臣有慚德焉。……嗚呼!擇相顧可不慎邪!

明宗授張格太子賓客,也不怕他禍害太子,因為他就沒立太子,太子賓客不過是個榮譽職位。


宰相任圜受命兼判三司,覺得張格會寫文章、又懂吏事,就奏為三司副使,也就是自己的副手。


天成二年(927年),張格就死在了工作崗位上,朝廷為之廢朝。


他的那些優點還是很受到當時人的欣賞的,不知道如果他繼續做下去,會不會在後唐也做到宰相呢?


當然,前提是後唐敢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