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小學拼音的教學發展處在瓶頸期嗎?有哪些表現可以說明?

朗哥語文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然而拼音教學的難度也是眾所周知的:拼音只是一些抽象的符號和規則, 沒有實際意義。這對於六、七歲的孩子而言, 要想很好的掌握拼音,顯然絕非易事。表現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認、讀、寫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困難, 形成了教學難點。

漢語拼音教學難點

拼音音符與規則的抽象性與一年級兒童思維的形象性,是漢語拼音教學的基本矛盾, 由此也形成了教學中的諸多難點。具體表現在:

識記: 難以形成意義識記

從識記的角度看, 拼音字母的音與形沒有直接聯繫, 小學低年級學習漢語拼音只能是機械記憶。儘管教材在形象性和趣味上作了充分而巧妙的設計, 在識記目標上調整要求,但實際上都無法改變這一時期拼音的機械識記這一基本特性, 難以避免學生學習上易混易錯問題。

2. 拼讀: 易受方言發音的影響

在拼音教學中, 方言區的學生由於受方言發音的影響, 因此部分字母的發音常有偏差,甚至難以糾正。例如:平舌音與翹舌音不分;前鼻音與後鼻音不分;邊音“J”與鼻音“n”不分;這是一箇舊有的語言習慣問題, 而要想改變這一面貌很難, 因為語音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得以發展。而特定的語音環境是固定的、不會經常發生改變的。所以, 這些地區在教學中, 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音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師要善於糾正學生已經形成的特定的發音、吐字的方法。

3. 書寫: 正確而工整難兩全

正確而工整地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記住筆畫筆順及字母在四線格中的位置, 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 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突破拼音教學的對策

1. 積極利用文本情境圖,在生活背景下教學

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 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 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繫的情境圖, 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所以教師們可以嘗試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 認真審視每一幅情境圖, 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

2. 創編兒歌故事,在形象中學習

興趣是學好知識的首要因素,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充滿興趣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兒歌是兒童喜愛的一種體裁,它節奏明快、淺顯易記, 能克服拼音學習中的枯燥和單調,很適合兒童的語言特點。教學中要相信學生,指導學生大膽想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3. 發掘學生生活經驗, 促進意義學習

拼讀音節既是學習拼音的關鍵, 又是一個難點。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就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 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和理解為什麼要分解音節。

例如看見一隻狗,他們認識狗(gou), 卻不會將(gou)分出聲母g和韻母ou。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 因此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

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繫的音節的編排特點, 老師們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 直接切入音節和拼讀難點。

4. 加強觀察指導,提高識辨能力

寫好拼音是學好拼音的關鍵一環, 同時為今後的寫字打下基礎。字母的書寫一定要正確, 這個正確就是要嚴格按照筆畫規範一筆一筆地寫。

先讓學生分清左右, 認識四線格, 認真觀察所教字母在四線格中所佔的位置, 再指導書寫。

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執筆姿勢、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5. 創設交際情境,在應用中深化鞏固

學拼音是為了用, 只會讀不會寫, 只會寫不會讀, 都不能使用自如,只有讀寫並進才會相得益彰。學完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後, 進行讀寫結合, 鞏固拼音,利用音節和語境圖進行說話訓練。

對低年級的語文老師來說,我們都知道拼音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其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實際情況來設計。相信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善於鑽研, 合理運用適當的方式, 就一定能使學生輕鬆愉快,興趣盎然地學好拼音, 讓拼音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