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西遊記》的經典之處是什麼?

生活組bot


大多數人認知的西遊記更多的是在電視裡,看到孫悟空大殺四方,就感覺很開心很熱鬧,等到最後,你問他看完西遊記有什麼感覺。孫悟空真是個大英雄,西遊記真熱鬧,神仙鬥法真精彩。

西遊記真熱鬧,神仙鬥法當然更精彩。

但是吳承恩要告訴我們的僅僅是這些嗎?不盡然吧!

西遊記的世界觀很大,很多人仙妖都不能用簡單的是非黑白去衡量。

同樣的一件事,女你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解,從另一個角度看好像也可以,甚至有人提出了從第八十一回倒著看的說法。

過去的解釋,對孫悟空這個角色理解的還是太過單薄了,強行解釋成孫悟空是個不懼強權的大英雄有點勉強,因為同時他還是個吃人肉的大魔王,草菅人命,不管是人還是妖,只要不是他的族類,孫悟空好像都可以一棒子打死,為什麼不打仙和佛,因為孫悟空吃過他們的苦頭。

沒有那道緊箍咒,孫悟空就和金翅大鵬鳥沒什麼區別。

西遊記其實只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只有兩個字,人心。

人心貪,天上的神仙也貪。

人心惡,廟裡的和尚更惡。

人心善,凡間的妖魔也善。

在西遊記裡,好心不一定有好報,

殺人放火的妖魔高官俸祿。

一心行善的精怪死於非命。

猴子本就無情,只因無心,他才能無懼,只因無心,他才能無敵。

與其說猴子最後成佛,不如說猴子修了一顆人心,修回人心後的猴子會怎麼樣,

不再神通廣大,不再天下無敵,不再毫無弱點,會疼會怕甚至會死。

一切只因兩個字,人心。

這朗朗乾坤,像級了西遊記裡的世界。

這魑魅魍魎,彷彿就在你我的身邊。

人心是管不住的,如來管的住猴子的心,

那麼誰又來管如來的心,或者說如來真的有心嗎?如來又為什麼希望猴子能修回一顆人心。

答案其實就在西遊記裡。

西遊記裡的世界,公平嗎?從來不公平。

西遊記經典就經典在這裡,說的不是故事,而是道理,關於人心的道理。


睿讀西遊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中的巔峰之作,是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電視劇更是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熱播三十多年,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豐碑。

西遊記創造了無數的經典和傳奇,僅僅其語言方面就有很多例子。

師徒四人經典語言——至今流傳

唐僧的自我介紹:

“貧僧唐三藏,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唐僧對別人介紹自己,總是這麼三句話,這三句話言簡意賅,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全面涵蓋了“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三大哲學問題,至今無可替代。

孫悟空天邊的題字:

“齊天大聖到此一遊。”

孫悟空和如來佛祖打賭,為了有個見證,特意在佛祖手指上的題了這麼一句,不想這一句成為了千古經典,後人爭相模仿,紛紛在景點題詞“xx到此一遊”,甚至於成為了公害。

豬八戒的口頭禪:

豬八戒最常說兩句話,一句每天都說,另一句關鍵時刻經常說,這兩句話至今經常被人引用:

“俺老豬的肚子餓了”,
“大哥你回你的花果山, 我回我的高老莊, 沙僧回他的流沙河, 我們把行李分了去吧。”

沙僧惜言如金的三句話:

沙僧西遊一路很少說話,但是他說的最多的三句話也是經典中的經典: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和師傅被妖怪抓走了。”

西遊記中的經典格言、名句特別多

西遊記中的名人名言、哲理格言特別多,例如: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出其言善,則理之外應之;出其不善,則理之外違之。君子不念舊惡度。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

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君子行不更名,坐不答改姓。遇方便時行方便,得繞人處且饒人。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西遊記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還在於其有很多的歷史典故和傳說,比如“到此一遊”起源於此、“ 牛鼻環”來源於此,東方朔“蟠桃三次摸”亦溯源與此,此外還有諸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留下了眾多的遺憾,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我就是竹韻


非常遺憾,題主的副標題,不能應用在我身上。對名著的改編的影視作品,我都不會瞅一眼,因為不如看原劇來得過癮。

《西遊記》作為中國名著的傑出代表,在對社會和政治及至哲學與宗教的闡述,超過任何一部傳統作品。

你問它經典在哪?呵呵!它就在於不同文化層次的人,能看到一部不一樣的西遊記。

初中生水平看《西遊記》,它就是一部打怪升級的童話小說。

大學生水平看《西遊記》,它就是一部催人奮進的心靈雞湯。

老學究水平看《西遊記》,它就是一部諷刺揭露社會現實的批判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