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如何理解“人過50知天命”這句話的?這裡的“天命”是什麼意思?

幸福一家人wjy


“人過五十知天命”,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個人看法是一個人過了五十歲,看透了這世間百態,也沒了年輕時候的衝勁,能遇到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經歷過了的,所以也就看的淡了。

一個五十歲的人,是個很尷尬的年齡,正承受著壓力最大的階段,上有七老八十的父母,下有要結婚的兒女,而且到這個年紀身體也大不如前,經濟收入也面臨下滑甚至失業,操心的事也多。活了大半輩子,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也都司空見慣了,憑著大半生的經驗去合理應對發生的情況。

知天命也就是出現什麼情況,就知道後續會是什麼樣,把一切都讀通透了,與其說知天命,我感覺更多的是很多事情無能為力,也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未來有多遠LL


我是山區小城故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孔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過五十知天命”這句話就來源於這裡,如果從字面來理解,就是說人過了五十歲,就懂得天命了。按照某些學者的理解,孔子的”知天命”和學《易》有關,他從45歲開始學《易》,再過幾年,也就是過了五十歲,知道自己該出來做官了,才出來做官。所以孔子的“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幹什麼,命中註定該乾點什麼。

這句話廣為流傳,在歷史上有多種理解。到底該怎麼理解,我覺得關鍵看“天命”,我個人認為,這裡的“天”應當是指自然,更是指廣泛的客觀存在,包括人的個體自身和社會,“命”應當指“規律”,也就是說人過了五十歲,就懂得了自然、社會與人生的規律。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50歲是人生的一道門檻,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過了50歲,無論是學識、閱歷,還是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人生的基本方向也已經確定了。不會再像年輕人去沖沖殺殺,去嘗試各種可能。也就是說,活明白了,得不到的不會埋怨上天不公,默默接受已有的現實,人生由浮躁歸於沉靜。

第二,“知天命”絕不是說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對自己非常瞭解,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按照自己認定的方向堅定地走下去,而且能夠清醒地預測到自己的未來,平靜地工作和生活,不再作各種折騰,更不會勉強自己去追求那些達不到的目標。人過了50歲,心裡就像平靜的湖面,雖偶有漣漪,但絕不會波濤洶湧。

第三,人過了50歲,就過完了大半生,既看透了人生世像,也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了一個比較透徹的瞭解。一般過了50歲的人,頭髮開始花白了,牙齒開始鬆動了,小病小痛在所難免。這個時候開始保養身體,知道不能為賺錢而拼命了,對未來的壽命也看淡了,甚至可以說,“知天命”就是知曉自己的壽命了,心態也會調整,知道萬事順其自然,不給自己心理壓力,避免徒增煩惱,影響壽命。

總之,“知天命”不是讓你什麼也不做,坐等命運的降臨,而是一切順其自然。酸甜苦辣皆嘗過,參透了人生,也看淡了人生。放下該放下的,忘記該忘記的,做最真實的自己。“人過五十知天命”,告訴我們中老年朋友,以更加平和的心態,走好人生的下半場!


山區小城故事


人過五十知天命,那意思就是,什麼都不要爭了,把一切看為淡,說白了吧 ,倒計時了,有的人想得開,該吃吃,該喝喝,趁著自己能動,想吃什麼吃什麼 ,不跟別人相爭 氣壞了身子,自己病了還受罪 ,錢財都看為糞土 ,可有的人想不開,我愛人的一個師傅,一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每天上班帶飯都是窩頭鹹菜 ,其實他就兩口人,家裡也沒孩子,有一次他生病了,是喉癌 ,想吃燉豬肉,當他老伴給他燉好,端在他面前時,他已經吃不下去了,當我愛人看他的時候 ,他拉著我愛人的手說,今後可得想開點,能吃的時候,不要捨不得,俗話說,人過40天過午,所以什麼事都要想開點兒,趁著能吃的時候,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自己心疼自己,死了也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