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10月25日供暖,或視天氣情況提前供熱

深秋時節,隨著一場場秋雨的到來,氣溫在下降的同時,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冬季”即將來臨,“暖氣”即將上場。今冬張掖城區供暖保障準備工作進行的如何呢?帶著此問題,記者前往中環寰慧(張掖)節能熱力公司進行採訪瞭解。

為確保今冬供暖各項準備工作順利,中環寰慧(張掖)節能熱力公司於今年5月便開始組織生產技術人員對既有設備進行檢修和更換工作,目前,已完成157座換熱站的夏季檢修工作,節能技術改造、備用調峰熱源、環保提標改造、冬季運行方案及應急預案、入網申請單位的現場勘查、運行調度控制及客服管理系統等供暖前期準備工作已準備就緒。公司計劃於10月20日進行冷態調運,10月23日熱態調運,10月25日具備正常供暖條件,視天氣情況可隨時提前供暖,全力保障今冬老城區和濱河新區正常供熱。

針對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足,公司先投資160萬元運營了調度控制中心、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硬件設施。為了確保冬季供暖期的安全平穩運行,公司又投資2000萬元對南環路供熱主管網及部分管網進行了更新更換,解決了城區供熱管網安全隱患。在張火公路鋪設7.5公里供熱管網,解決了火車站周邊小區等近30萬平米約5000戶熱用戶的冬季取暖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張掖供熱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保障了居民的正常採暖需求。同時,針對部分片區供暖溫度偏低的實際,採取加裝調節閥和分戶改造等措施,加大熱力工況平衡調節力度,提高供熱質量。

市環保局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張掖城區環境空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等平均濃度值大幅下降,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有了顯著提升。對於環保方面的各類措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梁心錦介紹說,公司克服重重困難,投資1億2千萬元拆除主城區燃煤鍋爐184臺,將500萬平米近5萬戶由小鍋爐供暖的用戶併入熱電聯產集中管網,讓這些用戶不僅擺脫了鍋爐運行的噪音汙染,還解決了黑煤灰無所不在的粉塵困擾。同時,公司積極配合市國資辦、甘州區政府完成了火車站的“三供一業”項目移交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完成了張火公路7.5公里供熱管網的建設工作,將周邊30萬平米供熱面積區域接入集中供熱管網並實施供熱。

公司經營部經理姚金祥介紹說,在用戶服務方面,公司供熱服務大廳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禮貌熱情接待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做到了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不敷衍、不推諉,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憂。同時,開通了高效便捷的線上收繳通道,用戶可通過微信、支付寶、網銀等多種方式進行業務辦理。新增的客服中心24小時便捷熱線,將細心解答各類問題,根據反饋建議,在第一時間派遣維修工人到達現場,為用戶排憂解難,讓用戶真正體驗到足不出戶的一站式貼心服務。

引入高科技和專業化的管理技術,供暖效果、供熱質量大幅提升。採訪中,記者在公司調度中心看到,通過檢測系統,全市供熱網點的運行情況一目瞭然。“如果發生供熱故障,系統會第一時間報警,我們會立即通知所在服務所排出故障。”操作員董德超說,以前發生類似情況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檢修人員尋找故障點,然後進行排除,既費時,又費力。該系統還與市內不同區域的500戶居民家安裝的GPRS室溫採集儀聯網,這些用戶家的實時室溫,每10分鐘進行一次更新,準確無誤地反饋到調度控制中心,以此掌握全市重點區域的室溫數據。“這幾年供暖的投訴明顯少了,採暖費的收繳率有了大幅提升。”公司第五服務所所長賀志東說。

一直以來,住戶私自“放熱”,是一個讓公司頭疼的問題。對於居民私放暖氣水的行為,公司一位業務負責人說,通過給暖氣放水來升溫不可取,這樣不但不會讓暖氣升溫,反而會給小區正常供暖造成很大影響,用戶一旦放水,供熱單位就必須及時向管網裡補充冷水,如果用戶都私自放水,這樣就會給供熱循環系統造成很大影響,不但會破壞供熱系統水力工況,形成“倒空”或“氣阻”,導致部分散熱器不散熱,還會導致熱力站補給過多冷水,影響供熱溫度,嚴重時還會造成管網癱瘓。據工作人員解釋,如果暖氣不熱,只需把管道中的氣體排盡,不需要大量放水。(謝利江)

轉自:新張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