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柑橘遠離黃龍病,需從多方面綜合防治,才能有顯著的效果

柑橘黃龍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對柑橘果皮正常著色和果肉色澤影響極大,一旦侵染,會造成柑橘園成片發病,且目前尚未發現能夠完全治癒該病的有效辦法。由此可見柑橘黃龍病對柑橘產業的威脅之大,也充分說明了防治黃龍病的重要性。基於此,結合廣西南寧市隆安縣丁當鎮的柑橘黃龍病發生及防治情況,對柑橘黃龍病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及為害情況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探究柑橘黃龍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以實現黃龍病的有效防控,提升柑橘果實商品價值,確保柑橘產業健康發展。

作為柑橘生產大國,我國柑橘種植面積較大,黃龍病的發生也屢見不鮮,這使得果實的商品價值大打折扣,對種植區的經濟和農業發展都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廣西南寧市隆安縣丁當鎮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擁有種植柑橘的自然條件,柑橘產業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發展。但由於我鎮的柑橘種苗多來源於黃龍病疫區,缺少嚴格的檢疫程序,使得當地柑橘種植和產業發展極易受到黃龍病的影響。

為了促使柑橘產業健康發展,隆安縣遵循“屬地管理、政府主導”的原則,參照《隆安縣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實施方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成立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實施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全面普查、防黃宣傳、綜合防控技術培訓、建立縣級防控示範基地和無病苗圃等措施全面開展柑橘黃龍病的綜合防控工作,已經初具成效,到2019年8月,全縣的柑橘種植面積已達到7 666.67 hm2,丁當鎮的柑橘種植面積已達到3 400 hm2。雖然在防控技術和資金方面還缺乏有效保障,但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的建設經費以及技術方面的保障已在不斷完善中。

1 柑橘黃龍病的為害症狀

柑橘黃龍病可在一年中的各個時期對柑橘造成侵害,尤其在夏、秋梢抽發時柑橘受害最為嚴重。柑橘感染黃龍病的症狀主要是葉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黃化,一種是較為均勻的黃化,即葉片達到一定大小的時候不是漸漸變成綠色,而是表現為淡黃或黃色,並變硬至脫落,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夏、秋梢時期。另一種是斑駁狀的黃化,即新梢葉片變成綠色後,葉片基部及其邊緣變黃,呈現出不規則的黃斑,而葉片剩餘部位還是綠色的,這樣就使得整個葉片呈現出黃綠相間的狀態,一片斑駁,甚至全都變成黃色,這種葉片不易脫落。斑駁狀的黃化葉片可在柑橘多個品種的春、夏、秋梢期間發生,葉片長期掛在病樹上,可根據這種症狀來識別黃龍病。

柑橘果實有兩種類型症狀,即青果、紅鼻果。青果病主要表現為成熟期果實不轉色,呈青軟果(大而軟)或青僵果(小而硬),柚類檸檬類、橙類均有此症狀;紅鼻果主要表現為成熟期果實轉色異乎尋常的從果蒂開始,而果頂部位轉色慢而保持青綠色形成紅鼻果,柑橘類、橙類均有此症狀。感染黃龍病的柑橘果實往往出現畸形、果皮變軟等現象,且果實個頭較小、有酸味、口感極差,部分品種果蒂周圍變黃,極大地影響了果實的外觀和商品價值。

2 柑橘黃龍病的發生規律

柑橘黃龍病的病原菌稱為韌皮桿菌,該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柑橘樹苗自身的抗病能力、生產管理等因素密切相關,可通過接穗、病苗等途徑傳播,柑桔木蝨是黃龍病的主要傳播昆蟲。柑橘黃龍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是帶病樹苗在田間的種植傳播、母樹嫁接、帶菌的柑橘木蝨造成的,柑橘木蝨的傳播容易造成田間柑橘樹大面積發病,發病率達到70%以上。

不同品種的柑橘樹感染黃龍病後的衰退速度也是不同的。幼樹多在感病當年就整株發黃,成年樹則在一兩年內衰退,無法結果,若栽培管理工作做得好,可能在三四年間還可以結果。幼樹發病總是比老樹嚴重,而且柑橘木蝨更易取食抽梢較多的幼樹,病原也更易擴散。

3 柑橘黃龍病的為害情況

柑橘黃龍病對柑橘園所造成的危害是毀滅性的,可以說是柑橘的不治之症。我國有20多個省市種植、栽培柑橘,廣東、廣西、浙江、四川、雲南等是全國柑橘的主要出產之地,但這些地區的柑橘品質或多或少都受到黃龍病的影響。

廣西南寧市隆安縣丁當鎮雖具備種植柑橘的氣候條件,近幾年的柑橘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柑橘產業逐漸成為脫貧致富、引領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但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也為木蝨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便利。再加上縣內所植的無病種苗不多,大多都是從黃龍病疫區調運過來的,沒有經過嚴格的檢疫,可能帶有潛在的病菌。這對於隆安縣的柑橘產業發展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也更加說明黃龍病的防治是當前柑橘生產的重中之重。

4 柑橘黃龍病的綜合防控技術要點

4.1 加強監測預報

柑橘園黃龍病的準確監測和及時預報是有效防治黃龍病的重要前提。普查工作組需要在每年的5月到11月,柑橘樹的春、秋梢轉綠後對所有柑橘園逐一進行調查,務必做到精細化調查,不可忽視房前屋後的零散果樹。

觀察每片果園、每個苗圃、每一棵柑橘樹的生長情況,通過葉片的黃化類型及紅鼻子果等明顯特徵找出病株。並在採收園及苗圃取樣進行檢測,建立疫情檔案,通過病株率計算評估發病程度。還要對有代表性的柑橘園及大型採收園進行定點監測,準確掌握黃龍病的發生情況,並加強柑橘木蝨田間自動化監測網點試點建設,以提升木蝨發生監測的有效性,及時上報這些信息,作為黃龍病有效防治的重要依據。

4.2 嚴格檢疫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禁止疫區的苗木和種子、接穗流入非疫區,對於調運的種苗應當嚴格檢疫,堅持憑檢疫證書進行調運,確保種苗的安全性。市場上銷售的柑橘苗木和從外地運調而來的柑橘樹木必須具備植物檢疫證書。還要加強苗木出圃前的檢疫和苗木生產、批發市場的檢疫複核,檢查合格後才可調運、銷售。

4.3 培育無病苗木

無病苗木的培育應當根據市場需要,結合縣內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區域作為無病柑橘種苗繁育基地,以規範化的手段進行管理,從生產到銷售都要記錄在冊,確保種苗來歷清楚,有跡可循。基地應建在離病區較遠、無柑橘木蝨發生的地區,培育之前應將園區及附近的柑橘類植物、九里香、黃皮等容易招致木蝨的植物清理乾淨。還可用防蟲網將基地隔離起來,或栽植非芸香科植物作為屏障,防止木蝨到基地傳播病原。

4.4 分區防控,清理病株

按照黃龍病的普查結果及發生程度,將柑橘園分為重病區、中病區、輕病區、無病區。對重病區,應當倡導農民、企業及合作社聯合行動,將所有果樹都挖掉,改造後種其他作物。以政府購買或補助適當經費的方式來鼓勵農民積極清理病樹,以先治木蝨,後砍樹為原則,避免傳染其他柑橘園。對中病區,可將病株全部挖除,補種健康苗木,並藉助植保機械、植保無人機等新技術來提升防控效果。對於輕病區,則可挖除病株,在空穴上補種健康苗。對於無病區,應當做好木蝨監測和防治,防止侵染,並逐漸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4.5 防治柑桔木蝨

柑橘木蝨是黃龍病傳播的重要途徑,防治柑橘木蝨對柑橘的豐產至關重要。木蝨體內的病原體通過木蝨取食柑橘葉片而潛伏,侵染果樹,並且該病原可以在木蝨體內繁殖,從而實現持久傳染。應在春、夏、秋柑橘抽發新梢之時動員農民進行統一撲殺,連果園附近的黃皮樹、九里香等植物也要噴施殺蟲劑,清除木蝨。尤其是秋梢期,木蝨為害最為嚴重,應當重點防治。可在柑橘園設黃板和熒光燈對木蝨成蟲進行誘殺,並抹除零散新梢,保水保肥,促使新梢整齊萌發,配以殺蟲劑防蟲。

4.6 強化栽培管理

做好果園的栽培管理是降低黃龍病發生概率、減輕發病程度的重要手段。除了規範化選地育苗之外,還應適當增加有機肥的用量,深翻土壤、新建果園套種綠肥,改良土壤環境,加強排灌,並適當整形修剪,促花保果、疏果。最為重要的就是加強對冬梢的控制,在夏、秋梢時節應當儘早抹梢,促使整齊抽梢,並結合水肥管理,確保柑橘樹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降低感病概率。

5 結語

本文結合隆安縣丁當鎮的柑橘種植情況,深入分析了柑橘黃龍病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為害情況,並從加強監測預報、嚴格檢疫、培育無病苗木、分區防控,清理病株、防治柑橘木蝨、強化栽培管理等方面總結了柑橘黃龍病的綜合防治技術要點,希望能為柑橘黃龍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