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我在比利时,“回国”就是“回家”

@文/Eva

中午跟导师通过Skype交流了一个小时左右,关于最近的心情,关于学业的研究计划,不禁感慨健康和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12日电,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12日分别报告新冠累计确诊病例25587例、29647例和3281例。比利时全国人口仅1100多万,累计确诊病例逼近3万。

目前为止,比利时进入居家防控疫情的第四周。

回想当初,拉着朋友一起在办公室匆忙收拾必要的书本和办公用品扛回家;无奈跟同事告别,开玩笑讲“work at home forever”;拿着宜家最大号购物袋从超市背回大米、鸡蛋、水果、蔬菜,累到肩膀酸痛,为居家抗疫努力做准备……仿佛就在昨日。

此时的我早已度过刚开始的慌张,心情趋于淡定,慢慢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当重新拥有久违的午觉,一时还倍感亲切。

根特市中心街头,雕塑也戴上了口罩

处在“封城”期间的比利时,咖啡店、餐馆、酒吧等保持关闭,薯条店、外卖店、面包店等不再开放堂食,所有提供基本服务的商店如超市、药房,规定在1.5米距离范围外正常营业。

最初抗疫措施出来后,超市曾出现排队大抢购现象,现在日常物资供应基本是充足的。另外,大家可以进行户外运动,每天站在窗前,能看到公园人来人往。虽然大家都在自觉保持距离,但是对我个人而言,除了两周一次必要的超市购物,我没有勇气踏出家门、踏进公园一步。

每天,我的邮箱和微信一直收到推送的最新病例数字和疫情走势消息;家人和朋友不断询问到底怎么样,要不要及时回国;还有朋友圈内以及各种新闻报道……这一切都让居家隔离期间的我感到焦虑与不安。

幸好有贴心的室友们,一起在客厅学习,隔三差五一起研究美食、一起刷剧、一起闲聊;幸好有暖心的亲朋好友们,分享好笑的段子、好吃到咽口水的国内美食图片(我经常边吐槽边感激有他们);幸好有很善良的教授们,会在StarLeaf闲聊,关心我们的近况,很关切地说“如果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告诉我们”。

从我房间的窗口望出去,晚霞依旧

目前,我没有纠结过“是否回家”。是的,我更愿意用“回家”来替换“回国”的字眼。

在人生旅途中,不管我们漂在何方,最终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到那个最温暖的地方。

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惊喜。

很早就住寄宿学校的我,独立生活能力很强,爸妈除了嘱咐“少出门”“记得戴口罩和手套”“如果不方便就在口罩外面围一层围巾”之外,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紧迫感,还让我自己做出是否回家的决定。

我也很早、很自然地做出了继续待在这里的决定。一方面是在国内过完春节刚回来;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业,待在这边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资源比在家里要好一些。另外,也了解到归国途中交叉感染的风险,我觉得待在这里相对安全一些。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有幸得到的太多:来自无数医疗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搏命付出、来自当地人对戴口罩的我报以安抚的微笑、来自祖国妈妈的无限疼爱与关怀。疫情是我不可左右的,但是我可以做好自己,出门戴好口罩和手套,遇到同胞点头微笑,传递一份暖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四月份的比利时,临近晚上八点的天空,依旧是白天的模样,暖暖照在心窝里。马上要和邻居们自愿参加比利时“为医护人员鼓掌”的活动了。我知道有些人反对八点钟的集体鼓掌,吐槽不重视疫情,没有社会责任感。但是对我来讲,这不仅仅是为医护人员,也是在为自己打气,鼓励自己平安度过这场疫情。

从前的圣尼各老教堂前总是很热闹,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情景

最近我在想,疫情结束后,要做点什么呢?之前答应朋友,期待10月一起相约湖南大山去支教,和那些美好纯真的孩子们一起感受最美的笑脸;答应在法兰的朋友,一起去约了很久的布拉格,感受被歌德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的魅力;一如既往地花更多时间陪伴在爸妈和姥姥的身边,学做几道新菜,边吃边听着他们的唠叨,还要和姥姥一起看《鬓边不是海棠红》;对自己而言,心怀希望,早点努力毕业,做个温暖又勇敢的普通人。

相信可以尽情在公园跑步、随心在街上奔走、安全回国的日子,不太远了。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责编:刘博文 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