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推出股份回购 格力电器业绩低迷几成定局

自从高瓴资本进入、珠海国资委退出之后,格力电器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大家期待着这家“国退民进”、进行着市场化改革的公司,是否能折腾点什么出来。

4个月后的2020年4月,格力抛出了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的方案。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格力首次推出回购自家股份的计划,也算是向市场作了初步交代。

就在该方案公告的前一个交易日和后一个交易日,格力电器在大盘低迷的背景下,涨幅达到3.6%和5.2%,市场看好声一片。但我们认为,在这份看似利好的方案背后,其实还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回购方案略显仓促。

关于实施回购的目的,公告中表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管理团队持股的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公司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推动全体股东的利益一致与收益共享。相信这个目的无可厚非,也是在高瓴资本进入后预期内的事情。只是在回购股份的具体用途方面只说明“用于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并没有进一步的详细方案,例如适用于什么员工、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的配套业绩条件等。

方案只是说明了不低于30亿不高于60亿的回购金额,股份不超过70元每股的回购价格,莫非公司认为目前股价很低恨不得赶紧“先进点货”,以至于方案还没有规划详尽就推出?

第二,业绩低迷几成定局。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利润同比增长仅5%,由于第四季度又是公司的淡季,全年利润增长预估在0-8%左右。这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家电行业在2019年遭遇下滑,另外的原因是格力在2018年出货2000亿的高基数,共同导致了格力增速放缓。如果全年按5%的增长,2019年利润大约270亿,每股收益约4.5元,每股净资产约18元,对应目前股价PE约12倍、PB约3倍,这个估值属于近5年估值中间偏低的水平,特别是PE估值,还没有突破10倍,这个估值的吸引力,只能说一般。

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格力目前已经承认2月份基本没有销售损失200亿,“一季度的报表是一定不好看的”。那么,今年余下月份能否弥补上呢?

首先,早在去年双11,格力在电商渠道推出了30亿元的让利活动,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价格战,帮助渠道去库存。

其次,今年1季度,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空调市场在白电中表现则最为“惨淡”,零售额规模同比大幅下跌了58.1%。行业整体依然处于颓势。

然后,从线上渠道来看,由于对于互联网的布局较早也较深,目前美的和海尔在线上渠道处于领跑,格力依然处于追赶的角色。

以上三方面说明,在价格战和促销战的背景下,行业整体依然表现较差,线上渠道成为增长的亮色,但格力目前还不是主角。虽然我们长期角度看好高瓴资本帮助格力在互联网的成长,但这需要时间,且就今年的情况而言,难言乐观。2019-2020年,我们认为应该是格力业绩的一个低迷期。

因此,在业绩低迷时期,在股价估值的吸引力一般的情况下,急于匆忙推出回购方案,我们不知道在高瓴入驻格力后,格力正在下一盘怎样的棋?也许格力深知,在业绩低迷期,市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跌出个好价格,因此提前准备好回购方案,等待那个美妙时刻的到来。又或许,格力认为回购股份价格并不最重要,重要的是最终能够实现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因为“我们不差钱”。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公开信息和草根调研而来,仅供讨论分享并非荐股,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关注“上市公司调研圈”,调研君陪你走进那些有意思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