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地集团IPO:川系“老三”的千亿征程

自A股的大门向房企关闭后,赴港上市成了寒冬之下百亿房企的救命稻草。

除了缓解融资压力外,千亿规模也是部分房企赴港上市的原因。但百亿房企大多负债高企,猛冲规模的同时埋下了资金隐患,在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即使赴港上市也存在诸多考验。

今年,前有鹏润、金辉、上坤排队IPO,后有领地集团向港股发起冲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领地集团收益分别为53.39亿元、45.14亿元及75.68亿元;利润净额分别为6.49亿元、5.18亿元及6.72亿元。

但在现金流方面,领地集团的经营现金流与投资活动现金流三年均为负数,仅依靠融资支撑扩张。

因此,三年来领地集团的净负债率从从2017年末的60%左右,上升到2019年末的约140%,同时领地集团的未偿还借款总额从35.86亿元增至117.55亿元,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也从6.4%增长至9.9%。

招股书显示,截止2019年末,领地集团需偿还约57.63亿元,在总借款中占比近50%。后一年也有约41.32亿元的借款到期。

同时,领地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82亿元,无法完全覆盖到期的短期借款,偿债压力较大。

在负债高企的发展下,领地集团销售额却不尽如人意。与所有地产公司相同,领地集团也有一个千亿的目标。

在实现千亿的路上,领地集团曾在2014年计划销售破百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2%,但直到2015年百亿的小目标才勉强达成。

从百亿到千亿可谓飞跃,领地集团计划2018年300亿,2019年突破千亿,这也导致净负债率在2018年同步实现了飞跃。

但现实是,克尔瑞数据显示,2019年领地集团全口径销售额仅247.3亿元,尚未能突破300亿,千亿门槛遥不可及。

从布局来看,领地集团控股发家于乐山,2006年开启全国化征程。截至2020年2月29日,领地集团控股总土地储备为1331.45万平方米,共计90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开发项目,分布于全国20多个城市。

在这20多个城市中,东北、京津冀及新疆一带项目不足5个,大多集中在川渝地区。当头部房企都在重仓长江三角区时,领地集团主打三四线甚至四五线小镇。

然而,小城镇土地溢价低、开发周期长、经济基础较弱,存在去化风险。这也导致领地集团销售额增长乏力。

或许放在全国排行榜上领地集团并不出彩,但在川系房企中,领地集团仅次于新希望地产排行第三,千亿房企蓝光发展位列第一。

克尔瑞数据显示,新希望地产2019的全口径销售额为392.5亿元,与领地集团不相上下。虽然新希望地产与金科同一时期成立,长期偏安一隅发展缓慢,但新希望地产在母公司的支持下开始高溢价拿地,猛冲规模。因此,领地集团想要跃居第二尚且不易,何谈超越蓝光的野心呢?

除布局外,摆在领地集团面前的还有家族化管理难题。招股书显示,领地集团由刘玉辉与兄弟刘山、刘玉奇共同成立,兄弟三人及邓仲祥(独立第三方)分别持有领地集团35.71%、21.43%、21.43%及21.43%的股权。

时至今日,邓仲祥已经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刘玉辉的配偶龙一勤、刘山的儿子刘浩威和配偶王涛,以及刘玉奇的儿子刘策和配偶侯三利。除了直系亲属外,在领地集团及关联公司中还存在如妹夫、堂妹、姨妈、侄子等旁系亲属。

2014年,刘玉奇、刘山启动了继承计划,将全部股权分别赠予各自的儿子,由于两人资质尚浅,暂由父辈代持。去年,两人正式从父辈手中接过交接班,刘氏家族也开始了二代征程。

或许是为了淡化家族管理色彩,领地集团于开始密集引入明星经理人。

去年8月,前金科地产品牌总经理姚科任领地集团助理总裁兼品牌总经理;年末,前恒大副总裁许晓军正式加盟领地集团,担任地产总裁一职。许晓军主打三、四线高周转模式,与领地集团不谋而合。

但上市之后,在许晓军的带领下,刘氏家族的领地集团扩张之路仍然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