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對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本質是不是因為窮?

核宇


一般而言,導致憂鬱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原因,造成這種情緒上的不良狀態有:敏感多疑、愛走極端、以偏概全、消極思維、自卑心理、自我評價過低,自責自罪、擴大推理等。

一般的抑鬱症只是輕度的,達不到抑鬱症的程度。臨床上所說的抑鬱症不僅是情緒沮喪,還是一種醫學疾病,不是一時的情緒低落,而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或幾年,意志消沉、憔悴不堪,嚴重的後果不堪設想。



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將抑鬱症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大約有12%的人在他們一生中的某個時期,都曾經過相當嚴重而需要治療的抑鬱症,儘管大部分人的抑鬱症發作後,不經治療也能在3~6個月內結束。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敗,很多人都會經歷失業、離婚、失去心愛的人或其他種種痛苦,還有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再也不存在了。每當這些時刻來臨,我們都會悲傷、痛苦、絕望。抑鬱症會使人覺得疲乏無力、無價值感、無助和絕望,但並非全部由精神刺激所致。

廣州著名心理專家施夢娟說:“凡有悲觀、消沉與自殺意念的人,不要簡單的認為是思想問題,親友及社會都要理解及關心他們 ,警惕抑鬱症的可能,及早診治。所幸的是藥物治療抑鬱症的效果很好,對極大部分患者都有療效。”


廣義上的“抑鬱症”其實指的是一大類心理障礙,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情緒障礙。包括許多不同的障礙,其中主要有重性抑鬱症或慢性抑鬱症,還有抑鬱性神經症、反應性抑鬱症、產褥期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狹義的抑鬱症是指重性抑鬱症。

國外的診斷標準,已經把抑鬱性神經症歸於情緒障礙。抑鬱症通常指的是情緒障礙,是一種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綜合症。這種障礙可能從情緒輕度不佳到嚴重的抑鬱,它有別於正常的情緒低落。

最新國際醫學研究表明:以血清素為主的大腦“生物胺”相對或絕對不住,是導致抑鬱症的重要原因,故而積極而有放的抗抑鬱劑治療,會逐漸地使抑鬱症的患者恢復健康。除了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世間只有愛能治癒心靈的創傷,而寬容和理解便是愛的橋樑,只要愛心不死,明天的太陽就永遠不會落。

抑鬱症常見的症狀有:情緒低落、對平時喜歡的事提不起興趣;感覺麻木,並不傷心,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興趣與內驅力,對重要的事也會漠不關心;胸悶與心慌,去醫院也查不出原因;胃口改變,要麼增加,要麼減少;失眠或早醒;疲乏或者渾身無力,產生負罪感、無用感和無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常出現挫折感和厭惡感;頭痛、背痛、軀體疼痛,感覺渾身難受,會以過激來解決問題。



引發抑鬱症的因素由各種遺傳、心理、環境等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憂鬱的產生是一個負面情緒不斷累積的過程,心態的失衡,以及對不良心態的放縱。沒有及時制止不良情緒蔓延,是導致負面情緒不斷擴散影響,進而將這種影響固定下來,並在之後的時間裡不斷強化的結果。

遺傳上是父親或母親曾經患過此病,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失去平衡,出現減少情況。性格特質,自卑、悲觀、完美主義者及依賴性較強者,還有社會環境、軀體疾病、社會因素等。

從以上看,題主的窮只是一部分原因,也是一般性抑鬱,情緒穩定了也就消除,不是醫學上定義的程度。


情櫻靈動


有一定關係,特別是富人乍窮者。


用戶9610265037192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抑鬱症是當今社會繼癌症、心血管病之後第三大病症,對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危害性極大。其具體表現根據精神狀態與心理活動及行為特診判斷,可以簡單歸結於“三無三自”。即無趣、無望、無助,自卑、自責、自罪。通俗點說,就是感覺生活無趣,對未來無望,求助無門,極度自卑,對每件事與每個行為都深深地自我自卑,深感自己是有罪之人,甚至會自殺。

抑鬱症就其本質來說,是屬於神經症性疾病,即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心裡不健康範疇,但還沒有到精神疾病的程度,也就是還不屬於精神異常、人格異常等之類的精神科類心理疾病。

探究抑鬱症的產生,其根源不是因為窮,更多的因素是內心自卑而又追求完美。從一些患有抑鬱症狀的人的情況來看,他們大多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深層心理學揭示,越是追求完美的人,其內心深處越是具有不被意識到的不安全感與自卑感,且更喜歡想象。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在內心苛求完美的過程中而又不願意承擔起更多屬於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