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期刊現在還有發展前景嗎?

西門吹雪冷不冷


我對報紙期刊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這主要因為現在人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改變,人們更習慣短時間碎片化閱讀,很多人恐怕連花30分鐘讀完一篇文章的,然後進行思考的時間都不願意付出。就算一些愛讀書人,現在恐怕也都選擇在各類電子設備上閱讀電子書了。看到一本書如果有購買意願,他首先想的是有沒有電子版的賣,如果有他會買電子版,如果沒有他可能會選擇放棄。畢竟電子版容易攜帶,便於隨時閱讀,雖然少了手握書卷的格調,不過它確實更易保存,便於攜帶。而且貌似現在讀紙質書提現格調的事,好像也只在小眾讀書者中還保持著。

隨著科技發展,互聯網的興起,必然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日常習慣,隨之而來的是新的模式的產生。無論是遠古的獸骨,古代的絲帛竹簡,近現代的紙最後都會因為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被後世更先進更便於傳播的媒介所替代。而以前的東西可能都會被作為歷史遺存被收藏和保存,基本不會在新時代被當做主流的媒介存在,傳統紙質報紙期刊恐怕也避免不了這樣的命運。

目前,一些傳統的大型媒體機構也在開闢自己的網站,在各大知名平臺推出自己的線上品牌。也說明傳統媒體也意識到,互聯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正在通過自己的優勢資源打通線上渠道。由於處於轉型期,仍然可以採取線上,線下互聯的模式推出自己的紙質產品。但是隨著科技不斷髮展創新,當電子書籍類產品能夠完全替代紙質書的閱讀體驗的時候,恐怕傳統紙媒沒新型媒體替代不可避免。


威客70


首先肯定的說報紙期刊還有發展前景。但生存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專業類報紙和期刊,面對新形勢不去改革、發展、融合,就沒有發展前景。

這幾年,諸如《法制晚報》、《北京晨報》等知名品牌報紙停刊了,一些省市級專業報停刊的消息也是比比皆是。

其他報紙的運營情況由於沒參與不敢妄言,我就曾經供職的媒體談一下報紙發展的看法。

前些年,我所供職的報紙連續兩屆領導明確辦報理念,狠抓稿件質量,開設了焦點新聞、維權行動等專欄,報紙那真是風生水起,訂量每年上升,讀者喜聞樂見,在全國同類報紙中辦出了自己的特色,拓展了生存空間,廣告收益也連年遞增。

後來,由於調整來的新領導改變了辦報理念,報紙一直走下坡路,後來幾乎成為一張信息堆積紙,走到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好的地步,長此以往,估計生存下去的希望渺茫。

所以說,辦報理念是報紙發展的關鍵,其次就是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面對新媒體的衝擊。

只有做好嬗變和轉身,適應發展趨勢,不斷轉型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


守望古城


報紙期刊現在還有發展前景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回答起來很簡單,我是快60歲的人,之前都是每天早上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出門,直接先去報刊亭買當天的報紙,然後是腋窩下夾著報紙,來到家附近的回民餃子館,邊看著當天的報紙,邊來上一盤兒餃子,切上一盤套腸,再讓老闆燙上一壺酒,和小店的老闆閒聊,侃大山,還有就是每個月要訂閱,月刊和半月刊,那個時候看小說也是通過收穫雜誌等刊物,最近幾年逐漸不買了,好像很多報刊雜誌也沒有了,我的侄子在某報社做編輯有十幾年,現在已經下崗好幾年了,我現在是用一部手機,下載各種軟件,等於將電視臺,圖書館,帶在身邊,隨時隨地閱讀和查閱資料,尤其頭條現在的使用率非常大,所以報紙期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