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日更文章,卻還在自律路上(寫給想自律的你)

一、境況

因為工作,或其他種種原因。日更文章,在時間上,突然變得緊張。

於是,決定週三,週六更新。

以往,文章日更,是留下每日活著的證據。現在的日更,希望儘量把活著的證據打磨一下。

我們總有些東西,就算時間很緊張,也要堅持的,要持續執行,要週期性保持自律狀態的。比如早起,健身,比如閱讀,寫作。

健身房,除去那些僅僅為發朋友圈,去走走形式的男女。還有一些自律人群,專注於健身行為,這是對時間的莫大尊重。

我總能在裡面,每星期見到幾張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見面有話說的面孔。

就算不在健身房,也會在特定時間裡,特定環境裡,比如早起時間的街道,或晚飯過後的廣場,見到一些自律行為的人,跑步。

我們都在保持著自律狀態,以小時或天數為標準。呈現一種持續執行的自律生活姿態。

二、慣性思維

有個朋友,幾年前,在一家寬帶公司做銷售,除了每天準時,在固定地點發傳單。

還得穿梭在,一線城市的城中村巷子裡,鬼鬼祟祟地貼小廣告。生怕別人發現,免不了追罵喊打。

貼小廣告,慢慢習慣了。不管走到什麼地方,看到牆上有點空白的地方,就把手放進兜裡,找找有沒有貼的廣告。

說是職業病,說是強迫症。其實,是一種持續執行的行為,已經慣性化了。

在思想意識上,已經認可並努力,想要完成這種行為了。

不管什麼事情,不管開始是什麼動機,只要不斷保持執行狀態,就會在頭腦裡,產生一種條件反射的執行意識。

朋友在持續執行中,漸漸習慣了撕同行廣告,和貼自己廣告的行為。

直到有一次,在巷子裡,執行撕貼廣告行為時,被一對母子盯上了,孩子看著不到10歲。朋友被他們追了幾條小巷,才甩掉。

在站點的衛生間,待了很長時間,不停問自己:努力學習,就為了去忽悠別人,就為了去貼廣告,搞得人家的門口、牆壁一片骯髒,還要經常被人追著罵著,連小孩都想打?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於是,朋友果斷辭職了。

當你開始了慵懶,開始了頹喪,開始了不作為,並且享受這些狀態,持續執行,就會在時間上,不斷慣性化一種消極思維。

如果我們開始了強制早起,不斷執行,一兩個星期後,就會是不一樣的光景。

如果我們開始了有意識喝水,不斷執行,也會有天,發現皮膚變得比以前要有彈性。

如果我們開始了定時早睡,持續執行,就會在每天醒後精神飽滿。

只要我們開始了一個有益身心健康的小行為,不斷執行,保持自律狀態。我們就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慣性思維。

就像董卿睡前閱讀,周潤發堅持跑步,韓紅努力做慈善……

通過強烈的內心渴望,通過強制的小行為開始,不斷執行,保持自律狀態,就會在時間見證下,認識不一樣優秀的自己。

通過不斷訓化自己的行為,去慣性化自己的正能量意識,才是自律者該明白的。

縱使時間流逝不講理,我也已經百般武藝,遇事遊刃有餘,卡里有錢,車箱有油,想買的東西不貴,想去的遠方不遠,住的地方能隨便劈叉,連續後空翻。

三、時間很快

有人說,今天是餘生最年輕的一天。

仙逝的林清玄,自小就想和時間賽跑;演員彭于晏還在自律的路上;90歲的李嘉誠每天都在抽時間閱讀;作家嚴歌苓每天寫作六小時。

不是因為優秀的人才自律,而是自律的人,才能變得優秀起來。

朗費羅說:不要以感傷的眼光去看過去,因為過去再也回不來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好好對付你的現在。現在正握在你的手裡,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氣概去迎接如夢如幻的未來。

那我們就好好開始,從自律計劃開始,保持自律狀態,訓化自律行為,慣性化自律意識。

既然時間重要,那就好好安排時間。培根說: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那我們就把自律行為的時間安排好。以強烈的渴望去持續執行。保持自律狀態。

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心態,不斷解決遇到的苦難,把自己當回事,做自己的擺渡人,不輕易依賴別人。

竭盡全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獨立人格,活出鮮明的獨立思想。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以楊善洲的堅持,激勵自己自律起來。用獨立的思想看世界,不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不死在冷嘲熱諷裡,用自律行為的結果,去說服對你不屑的人。

我還在自律的路上,你們呢?要不要一起來

(備註: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