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提升“五圈五防”“六和工程”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疫情防控期间,江干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与区防疫应急指挥部一体化运行

一体化指挥、网格化排查、数字化流转、智慧化防控……自全省启动一级响应以来,杭州江干区以“平安江干”创建形成的隐患排查、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等机制为牵引,以“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作用发挥为依托,以专班实体运行模式,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搭建联防联控平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这也是江干区近年来深化“五圈五防”建设,构建具有江干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的一部分。该区在疫情防控中的实战经验,先后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

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发布的2019年度平安市、县(市、区)拟表彰公示名单中,江干区榜上有名。2020年,江干区委政法委将坚持“平安创建”“社会治理”两手硬,全面推深做实“五圈五防”“六和工程”,以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绩效为抓手,全力实现平安建设“十六连创”,为江干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打造世界名城首善之区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社区微脑”智慧监管平台

疫情精密智控经受实战检验

“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机制优势凸显

凯旋街道凯西社区是江干区一个典型的“撤村建居”社区,现有居民5700余人,其中近七成为新杭州人。随着复工企业的增加,外来租客纷纷返回。为保障管控更加高效,作为“五圈五防”的智慧化样板社区,凯西社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资源,实施“云”战术,严实守好“小区门”和“居家门”两道门,确保“圈得住、防得牢”,切实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家住凯西社区的王先生就体验到了江干区对疫情精密智控的科技含量。

你好,从哪里回来?请出示一下健康码。”前些天王先生接到企业复工消息并得知杭州可以申领“健康码”后,立即从河南老家返杭,但到小区门口扫了二维码,申领到的健康码竟然是红色的,他心里“咯噔”一下,这样还能回家么?

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在登记了信息、发放居家观察告知书后便快速放行。半小时后,社工与凯卫中心的医生就主动上门告知其居家观察的有关事项。

王先生所不知道的是,在凯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套“社区微脑”智慧监管平台,平日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大数据解决社区治安和环境问题。疫情防控期间,3名工作人员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管控好辖区60多个卡口和30个居家观察点位。

凯西社区书记杭雪意提到,社区早已把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在门岗管理上,像王先生那样第一次进入健康码颜色异常的,后台将自主识别他的住户信息,确保人员快速通行。

精密智控凭健康码无接触进入小区

企业复工复产,社区返杭的租户特别多,如何保障他们顺利回家又能严控疫情?杭雪意说,除了杭州“健康码”极大地缩短查验流程外,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成了社区的有力助手,先放行、后严管的做法不但节约了卡口人力,也有效降低了人员聚集所带来的接触风险。

“充分发挥‘社区微脑’的统筹调度作用,利用社区智能门锁和24小时视频监控设备,通过对居家观察人员开门信息比对、检查视频监控点情况等,形成一套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报结的闭环回路,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在大大提升防控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基层减负。”凯旋街道党工委委员黄骏钰介绍说。

据了解,在江干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下,江干区2019年已完成44个“智安小区”建设,小区通过网格化与数字化融合使“社区微脑”与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直接联通,支撑起街道层面对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更数字化、智能化的治理。

事实上,第一时间掌握王先生返杭信息的还有江干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和区防疫应急指挥部。疫情期间,两者合二为一进行一体化运行,在基层治理“四平台”上增设疫情防控类事项上报流转处置功能。

通过“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截至4月初,全区群防群治队员参与疫情隐患排查共计39.8万人次(其中网格员9.1万人次),入户走访67.9万户,排查化解五类涉疫情相关矛盾纠纷和诉求超过7000条。

江干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体迁入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集成“多中心”为“一中心”

强化诉源治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非常喜欢看他调解的‘和事佬’节目,没想到这里也有朱学军法官工作室。是不是以后遇到矛盾纠纷也可以找他调解了?”前些天,家住四季青街道附近的张阿姨到江干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办事时,在2楼看到了朱学军法官工作室的牌子有些激动。

2009年3月,省内首个以法官个人命名的“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成立,多年来很多当事人有矛盾纠纷点名要朱学军调解,他也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金牌和事佬”。这些年,朱学军先后获得“浙江省十佳调解能手”“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以及“全国模范法官”等称号。

2012年,“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与全区8个街道联络站全面对接,并覆盖江干全部138个社区。

江干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金辉告诉记者,与“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同时进驻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还有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将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体迁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杭州还是首创。

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窗口职能包括负责诉前引调及通过ODR平台将纠纷委派至各调解组织调解,行政、民商事案件立案登记,诉调对接及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法律业务指导,简单民商事案件的速裁以及涉诉信访等。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10个配套的调解组织全部跟进接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地办公开展调解工作。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常驻、轮驻和随叫随驻相结合的办公模式,将线上线下平台应整尽整。目前,已有政法委、信访局等5大部门整建制搬入办公,法院诉讼服务中心、315投诉举报中心等3个职能部门(科室)整体搬入办公,住建、金融办等5个部门实现派员常驻,妇联、教育单位和部门以随叫随驻方式进行联动,包括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12345等5大工作平台和人民调解中心、职工权益维护中心以及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等16个专项工作平台全部整合到中心。

金辉介绍说,江干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力量资源、集成“多中心”为“一中心”,并实现了“一中心多平台”模式,同时以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牵引,江干区重点推进街道综治中心和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强化诉源治理的同时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最多跑一地”。

江干区公安分局在线警务

突出数字赋能提升“五圈五防”“六和工程”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坚决做到不留死角。”江干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叶素表示,江干区将突出围绕中心工作,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在持续落实网格化排查责任、增强主动发现能力的同时,用好区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涉外人员管控模块应用,提升疫情精密智控指数,坚决防止漏管脱管。积极保障中心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工作,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取得压倒性胜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江干区将突出数字赋能,夯实“五圈五防”治理基础,用系统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五圈五防”“六和工程”,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完善防控圈工作机制,分类分层强化工地、楼宇、校园等防控工作,延伸触角,灵通信息。健全社区“微脑”功能,完成102个“智安小区”建设任务,强化前端感知设备集成应用,向数据要战斗力。

固化疫情防控网格化排查机制,发挥网格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功能。

提升精密智控水平,总结疫情数字化防控经验,结合“城市大脑”建设,探索将全区社情、警情、案情、舆情各类安全要素纳入智能化监管平台,努力实现预测预防预警,变事后处置为事前干预。

叶素表示,江干区将继续坚持平安创建、社会治理两手硬,全面推深做实“五圈五防”“六和工程”,以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绩效为抓手 ,全力实现平安建设“十六连创”,为江干区实现“三个区”目标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