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轉100%安置公務員,士官當市軍供站黨委書記!這有5個100%

軍轉幹部100%安置公務員崗位

優撫金100%發放到手,

光榮牌100%懸掛到位,

新兵連100%回訪到點,

喜報100%專送到家

這組數字不是軍情哥一廂情願杜撰的,而是摘自江蘇省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的署名文章。

4月12日,@中國民兵推送了劉浩書記撰文《站到第一位置、落實第一要求》。

硬核擁軍5個100%,兩名退伍兵創辦企業營收破億

如果沒有說錯,軍情哥想說,這是一組激動人心的數字,特別是對於軍人軍屬們來說,也更是一組盼望已久讓人心窩很溫暖的數字,甚至說這不僅僅是一組數字,他關於著軍人軍屬的優待保障,更關乎著軍人軍屬的社會地位、社會尊崇,這是一種聲音一種導向,一種社會對軍人軍屬的關心關愛,這種關心關愛是無價的。今天軍人軍屬的優撫政策,不僅關乎著明天軍人軍屬的優撫,還有關乎還有多少人願意走進部隊、走進鋼鐵長城。

品讀劉書記的文章,軍情哥發現,劉書記在文章中講到了不少擁軍優待的“乾貨”,讓我們一起來看——

他在“突出優撫保障”的內容中講到了4個100%:優撫金100%發放到手,光榮牌100%懸掛到位,新兵連100%回訪到點,喜報100%專送到家。

他在“構建完善軍人榮譽體系”的內容中講到了安置公務員的100%:他說,近年來,36名軍轉幹部100%安置公務員崗位,發放優待撫卹經費8100餘萬元,區四套班子領導、機關幹部帶頭上門懸掛光榮牌、送立功喜報,各類優撫對象在交通、醫療、入學等優惠政策全面落實。除此之外,崇川作為南通主城區,還先後為軍人子女辦理照顧性入學118人、中考政策性加分12人,解決隨軍家屬就業20人。

他在“突出安置使用”的內容中講到了退役士兵安置:崇川區裡每年拿出社區幹部招聘數額的20%定向退役士兵,目前共有12名退役士兵擔任社區黨委書記,佔比社區總數12%;

他在“突出政策扶持”的內容講到扶持創業:

成立崇川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指導團,每年拿出100萬元用於專項扶持,幫助300多名退役士兵創業致富,現有創辦企業營收億元以上2家

大批師團轉業幹部走上廳局級領導崗位,更多優待政策惠及軍人軍屬,軍人越來越受到社會尊崇

軍情哥從一些公開發布的信息中看,全國各地從講政治的高度落實擁軍優屬政策,軍人越來越受到社會尊崇,軍人軍屬家庭的難事急事正擺上各級黨委議事日程,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惠及越來越多的軍人家庭。

——市委書記拍板72小時安置軍嫂工作!03月27日,軍情哥發送推文《市委書記拍板,72小時解決士官家屬工作!這波操作暖暖暖》,報道了遼寧省北票市市委書記張秀軍拍板,在很短時間內解決了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士官王彥超家屬趙雨佳工作安置難題。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文引起網友廣泛關注,跟帖留言居高不下,此舉贏得網友普遍點贊暖暖暖,也有人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好事。

落地便生根說,讓軍人感受社會的尊重,讓家屬感受軍人的榮譽。 對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現(退)役軍屬的這份尊重和榮譽不僅僅體現在掛牌發證上,而是緊緊貼近生活所需,為軍人和軍屬解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問題。 這才能真正鼓舞適齡青年積極報名入伍,讓現役軍人安心服役,讓退役軍人無尚光榮,讓軍屬倍受關懷。這才是真正的一人當兵全家光榮,才能真正讓軍魂壯國威。用戶5921462227714 說,說辦就辦,辦就辦好。軍人為疫情衝鋒陷陣,舍小家救大家,可 功可贊;地方為軍人解決後顧之憂,可圈可點,從中可以看出我 們地方相關部門工作作風過硬,真正是詮釋了為人民服務這一理念。

——新疆軍區5名師職轉業幹部擔任廳職領導。據公開消息,3月中旬,新疆軍區1名師職轉業幹部接到任河南省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的通知。近兩年,該軍區3名正師職、4名副師職轉業幹部,其中5名安排副廳級、2名安排正處級領導崗位。

——廈門9名師職幹部擔任局領導。2016年,在軍改開幕拉開之際,東部戰區陸軍2名入廈安置的師職幹部,一名任命為廈門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一名任命為廈門市園林局副局長,均為單位黨組成員,在部隊產生了良好反響。2017年,還是在廈門,東部戰區陸軍領導特意向廈門市委書記推了薦7名師職轉業幹部,這次安置又實現了部隊、地方、軍轉幹部“三滿意”。

——陝西省一次性安排6名師職幹部到地級市擔任副市長。2018年,陝西省一次性安排6名師職幹部到地級市擔任副市長,這在陝西是首次,在全國也是比較少有的。這一舉措為做好軍改期間軍轉安置工作,特別是師團職幹部安置樹立了良好導向。這一消息,曾經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尤其是部隊官兵紛紛為陝西省的做法叫好,也激發了更多現役官兵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熱情。

——江蘇師團職轉業幹部走上重要領導崗位。原池州軍分區政委朱有華轉業擔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另據不完全瞭解,蘇州市民政局局長、園林局局長、環保局局長、物價局局長還有人防辦主任等都是部隊轉業幹部。

士官轉業成長為蘇州軍供站長、黨支部書記!參謀幹事士官轉業安置到省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人社局等等

據蘇州市人民政府網公開消息,蘇州軍供站站長、黨支部書記楊一渠,該同志為原73011部隊宣傳處士官,

轉業安置在蘇州市民政局,後來調整晉升為軍供站站長、黨支部書記。無獨有偶,原第12集團軍轉業士官高亞男轉業安置在老家安徽縣委宣傳部

同時,參謀幹事轉業也很有前途,大部分轉業安置在黨政機關,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崗位。前不久,長期在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從事宣傳工作的軍轉幹部康震,經過意願摸底、崗位對接、上門推薦、見面考核,如願被安置到遼寧省委宣傳部。無獨有偶,某聯合訓練基地人力資源科幹事郭寶錚經組織推薦,根據專業特長被安置到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第一天上班,他就給老單位領導和軍轉安置部門的同志發去短信,表達對組織的感激之情。迄今為止,北部戰區陸軍大部分2019年度轉業幹部,已離隊到崗報到。第72集團軍政治工作部宣傳處幹事李勇轉業安置到蘇州市委組織部,原濟南軍區政研室王進安排到山東省紀委巡視辦等等。

翻開一份北部戰區陸軍關於提高轉業幹部安置質量的工作清單,記者看到,為確保軍轉工作不在“最後一公里”鬆勁,他們專門邀請駐地省市領導上高山、下海島,增進對軍轉幹部的理解認同。軍地雙方就突出安置重點、提高專業匹配率、轉業幹部崗前培訓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交流,定期會商、溝通聯絡等具體措施得到完善。

轉業幹部歷來是安置的重難點,多省市領導集中表態

這些年,一些地方轉業人員創歷史之高,加之地方改革同步展開,與師職相對應的廳(局)級領導崗位減少,安置矛盾陡然增大,安置壓力空前。地方各級切實把接收安置軍隊轉業幹部作為一件大事、一項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很多地方都克服困難,立下“軍令狀”:無論地方怎麼改革,絕不能影響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必須按時圓滿完成軍轉安置任務。

北京:在崗位匹配和職務安排上多想辦法

河北:把難辦的事辦成,把該辦的事辦好

遼寧:積極引導軍轉幹部到基層一線工作

上海:清理有違中央精神的“土政策”

浙江:為今後幾年的工作打好基礎

福建:落實好放寬安置條件的政策要求

山東:積極為廣大轉業幹部排憂解難

廣東:維護好軍轉安置工作良好形象

陝西:承接配合好跨軍地改革任務

軍轉理解地方政府安置的難處,社會不能把軍轉當“包袱”

軍人職業尊崇度就是國家安全圍牆的刻度,對退役軍人的安置保障體現著對軍人關心的溫度。前兩年剛組建的退役軍人事務部就是為維護軍人合法權益,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的國家機構,彰顯了黨和國家對軍人的關心和愛護。把好事辦好辦實,讓現役軍人有幹勁,退役軍人有奔頭,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退役軍人的安置,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也包括退役軍人自身的努力,首先不要對安置提過高要求,不要期望太高,要理解地方安置的難處,同時,全社會也不要軍轉當包袱,從公開信息瞭解的情況看,有幾種聲音雖然不是主流,但仍然是一種刺耳的聲音,傷感軍人感情的聲音——

——在安置工作時,請不要說“你們專業不對口,到這來啥也幹不了”。是的,軍人用最好的青春年華、用生命熱血學了戰場上最需要的專業,回到地方後的確存在“專業不對口”,但那不是理由,不能成為傷害人的藉口。同樣如果換位思考,您在地方幹了幾十年,如果讓你換崗到部隊你同樣專業不對口。重申一下,別拿專業不對口作為傷人的藉口。

——解決軍人軍屬實際困難時,請不要說“當兵的有什麼了不起”“傷殘軍人有什麼了不起”。從2018年福建火車票售票員說“傷殘軍人有什麼了不起”到叫周某的董事長“當兵的有什麼了不起,了不起你就當將軍了,還到我這來幹啥”,北京一軍嫂因小孩上升問題怒立“家訓”等等,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聽到的現象。當兵的人都是普通人,正因為普普通通,才有這樣那樣的困難,需要得到幫助不解決。如果實在解決不了,也請好好說話,講清不好解決的困難和原因,大部分穿過軍裝的人都很理解。

——在軍人依法優先時,請不要請軍人憑什麼優先。不能在抗震救災時、在向險衝鋒時,在遇到困難時才想起軍人,才想起那身綠軍裝。從抗洪搶險到抗擊新冠肺炎,從汶川、玉樹、到武漢,人民子弟兵哪一次不是衝鋒在前,有危險他們聞令而動,平安時他們悄悄撤離。

——抓社會安全穩定時,請不要把他們作為維W對象。這句話不用多說……,不少退役軍人對這一點都很有意見哈。

……對有用的人,三言兩語就夠了,對聽不懂裝不懂的人,說得再多也無益。就此擱筆。

請記住:祖國無戰事,軍人有犧牲,不是每位軍人都能平安轉業

他們,生在和平年代

卻為守護和平獻出生命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

他們隨時聽令出征

因為他們是中國軍人

2020.01.01 歐陽葉 30歲

歐陽葉(1989-2020),西藏山南軍分區某邊防團七連吉佈哨所哨長。2020年1月1日,還沒來得及擁抱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歐陽葉因公犧牲,年僅30歲。

2019.08.27 龍家利 24歲

龍家利(1995-2019),武警阿壩支隊衛生員。2019年8月27日,在汶川泥石流搶險救援一線犧牲,那天正好是他24歲的生日。在和姐姐最後的聊天裡,他只匆匆說了句“放心”。

2019.08.13 俞旺 25歲

俞旺(1994-2019),麗水市消防支隊消防員。2019年8月13日,剛滿25歲的他在執行任務中犧牲,犧牲時離他退伍不到一個月。

任永濤(1982-2019),2000年8月招飛入伍,海軍一級飛行員,中校軍銜。2019年3月12日上午,在海南省樂東縣境內飛行訓練時發生險情。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毅然放棄跳傘,壯烈犧牲,年僅37歲,被批准為烈士。


餘旭(1986-2016),我國首位殲-10戰機女飛行員。2016年11月12日,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年僅30歲,被批准為革命烈士。她曾先後飛過4種機型,兩次榮立三等功,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國慶閱兵慶典上駕機飛越天安門,多次在國內外進行飛行表演。

2016.04.27 張超 29歲

張超(1986-2016),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在執行任務時突遇險情,為挽救戰機,他放棄4.4秒逃生機會,壯烈殉職,年僅29歲。他是為中國航母艦載機事業殉職的第一位飛行員。

2001.04.01 王偉 33歲

王偉(1968-2001),海軍航空兵一級飛行員,少校軍銜。2001年4月1日上午,王偉奉命執行對非法進入我國領空的美軍用偵察機跟蹤監視任務,遭美機撞擊被迫跳傘墜海,壯烈犧牲,年僅33歲,被授予"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被批准為革命烈士。犧牲前他留下19個字:“8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

他們在摸爬滾打一心向戰,精懂了打仗的專業就遠離經商的專業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

真不敢相信

這群“泥娃娃”戰士竟然是

女兵


颯爽女兵

泥潭中摸爬滾打

摔下的是身子

挺起的是中國力量

他們在邊防巡邏,每天以48小時的速度老去,如果有人說軍人憑什麼優先,他們甚至憨厚得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中國軍人以心銘記國界線

在邊防線繪下最美的“中國”

一年有6個月在野外執行任務

涉冰河、攀懸崖、翻雪山

過沼澤、戰毒蜂、鬥螞蝗

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每次巡邏

他們都要揹負30公斤以上裝備

平均每天行走時間超過10小時

每次巡邏官兵要翻越

8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雪達坂

30多次涉蹚冰河

往返一趟上百公里需要至少4天

這是全軍唯一一條

只能騎犛牛執勤的巡邏線

兵在邊關,心繫國家

他們用熱血和青春

守護祖國安全

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

為了守護祖國邊界

他們是00後,一群為祖國戰鬥的新兵。退伍軍人的今天就是他們中大部分戰士的明天,希望那是一個個豔陽天

不問明日前程,只顧風雨兼程

這裡,始終有一群人用青春熱血書寫無怨無悔的軍旅人生。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今日頭條@頭條號管理員@頭條號@頭條軍事#退役軍人##轉業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