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破格录取,叶珈宁、许晟伟、毛嘉怡靠的是什么?

叶珈宁——北大降200分录取

叶珈宁从小就非常擅长信息学,不仅多次获得省市级和国家级的信息学竞赛奖项,2017年6月还去印度孟买参赛并获奖。



叶珈宁说:“信息学是比较新的学科,部分身边的人并不支持,担心我会因为信息学或者编程而沉迷于电脑游戏。为此妈妈多次与我沟通,我一再表示真正喜欢信息学喜欢编程后,妈妈才同意并全力支持。”

正是他在信息学放的极大天赋,北大愿意降分200分录取叶珈宁,有网友称,这是史上最牛的通知书了,而叶珈宁其实早在高二时就知道自己将进入北大。

许晟伟——北大降分60分录取

在高考之前,许晟伟在全国信息学奥赛上获得了铜牌,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大学降60分录取的资格。



“编程学习,兴趣很重要”。许晟伟告诉记者,“最开始,我只想为自己做一款小游戏,随着后台的深入研究,我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领域,编程很神奇,它可将我的创意全部实现出来”。

毛嘉怡——高二保送清华

在刚刚结束的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高二女生毛嘉怡、高二男生陈博涵、高一男生范致远三名同学拿到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在近400名参赛选手中女生比例不到十分之一,而毛佳怡从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七名,女生中排名第一。



目前在我国认可信息学奥赛生三等奖项的高校数量占教育部公布的具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约三分之一。学习编程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程序员,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孩子的竞争力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议“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校内学习和校外补习的目的导向均是升学,这无疑给了孩子一定的压力,孩子就像背着“压力”的书包走在成长的路上。显然,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在儿童成长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孩子们对自身兴趣的认知正开始凸显,一方面升学的压力让孩子失去本该属于儿童阶段的快乐,另一方面凸显出来的兴趣培养又迫在眉睫,作为家长,平衡两者的关系成为了一大难题。让孩子学习编程也正逐渐成为一种情怀,这种情怀的核心是让孩子减轻压力,快乐得学习。



未来十年,程序员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工作之一。在未来的生活中,人们使用信息化设备和软件来处理工作的需要会越来越大。

这些变化就需要人们对计算机编程有更深的理解,要需具备与计算机相近的“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并具备与之关联的能力。而从教育角度看,儿童编程的核心的理念是在把计算机编程融合孩子兴趣的同时,加强孩子思维能力的锻炼,学习编程语言,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可以培养孩子的科技嗅觉,从使用者变身创造者,可以让孩子学会用酷炫的方式表达自我,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