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布!6764例

4月15日,国家卫健委首次公布了全国累计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6764例,其中境外输入588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累计解除医学观察4444例,尚在医学观察1023例。


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4月14日,湖北除武汉以外地区自1月20日以来,首次无现有确诊和疑似病例。武汉现有确诊病例降至200例以下,全国本土新增10例确诊病例和54例无症状感染者,为两周以来最高。


他提示,要守好社区、发热门诊、流行病学调查三道防线,继续推进公共场所科学精准防控,堵住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4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其中境外输入588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其中境外输入251例,累计解除医学观察4444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0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23例,其中境外输入228例。


从4月1日开始,国家卫健委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

而公布全国累计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总数,则是首次。


五大措施有效防控


记者从卫健委官方网站获悉,4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对无症状感染者采取14天隔离期,两次核酸检测和14天的医学观察,通过严格防控措施降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从目前的实践证明,我国管控无症状感染者的措施是有效的。


据了解,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阳性、带有病毒的现象。我国专家在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1月28日,我国将无症状感染者纳入全国防控策略,采取统一行动进行管理。


贺青华介绍,我国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目前采取五项措施。


第一,各地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2小时内要报告,24小时内要完成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尽早发现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同样采取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果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发现了症状,马上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按照确诊病人进行治疗。


第二,4月1日起建立日报告制度,对所有无症状感染者每天新报告的病例、转归的情况以及管理的情况向社会公布。同时,先后通过卫生健康委的官方网站进行政策解读,请有关专家进行访谈,联防联防机制、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解答,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交流和沟通,对我国发布的形式、机制进行沟通。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报告和管理工作

。4月6月以联防联防机制的名义印发了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要求各地对本行政区域的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进行公布。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在14天隔离期满以后,要经过2次核酸检测,阴性的才能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后还要求这些无症状感染者继续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要进行随访除公布情况外,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各地对无症状感染者采取严格的医学管控措施。


第四,进一步加大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力度,将筛查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开展强化监测,最大程度的发现可能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


第五,组织专家团队,我们在9个省市同步开展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了解其传播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以及致病的规律,为完善防控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其可能的传染风险。


贺青华指出,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措施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管控,实践证明,我国现行措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