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跟员工谈梦想,为什么他却连小事都做不好?

很多老板喜欢跟新员工谈心,谈心的目的不是为了增进感情,而是希望对方能够快速融入团队,高度认可公司文化,成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真的可能吗?

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一两天可以建立的,你要改变他,觉得通过几次谈话,开几次会训话,再加上几场培训就能改变,并且还能重新注入你公司的文化。

太天真了

文化融入的本质是思维改变

新员工在来公司之前,固有的思维已经几十年了,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能改变,怎么可能还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样的言论呢。

所以要想改变或影响一个人的思想,需要从小事开始。

1、改变思想,从小行动开始!

去年和企业家去日本游学,目的地是丰田,学习闻名世界的丰田生产法。和日本接待我们的老师吃饭的时候,聊到一家通过扫地这一件小事起死回生的公司。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了经济泡沫危机,东神海荣电子当年近40亿的营业额,瞬间拦腰砍断,生产制造企业的负债和运营成本非常很高,业绩拦腰砍断意味着随时公司资不抵债,随时有倒闭的风险。

如果你是东神海荣的老板你会怎么办?

可能先会开一场动员大会,鼓励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其次是缩减开支,积极寻求更多的商业合作。

最后,以上都不行,看看有没有可能转型做别的,比如电子不好干,我们毕竟还有这么多的技术,可以转型做通信;

很多老板在面临企业重大危机的时候,都会采取以上思路,只是最后一条,可能你是开餐饮的,考虑关了店去做商贸或者是去干服装。

但东神海荣只做了一件事,扫地。

并且是从社长带头,全员参与的的“大扫除”。

清扫的范围小到厕所,大到生产设备,进行彻底的清理。

在过程中以5s为出发点,对生产现场所有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方方面面,进行彻底的梳理和优化。


一次清扫,一天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十次清扫,一个月的工作效率会提高;一百次清扫,不仅能够持续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安全、损耗、团队状态都在稳步优化。

东神海荣最大的改变,不仅仅是经营指标的优化,最主要的是员工能够每天以最好的状态去关注,把公司的业务当成是自己的业务。

最知名的是,一台服务期八年的机器,经过持续清扫寿命延长到了20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里是干净整洁,为什么要干净整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觉得心情舒畅,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望。


工作环境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参观丰田、松下等知名企业车间的时候,不是被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震撼,而是被干净整洁、一丝不苟的工作环境所折服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影响人的行为,佛家影响人的情绪,道家影响人的欲望。

研习儒家的人都知道,所有的儒家巨著,比如《论语》通篇告诉你的,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日用常行的小习惯,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切己体察、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

国内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措施,不是让你大手术,也不是吃很多的药物,而是早起早睡,心情愉悦,经常与人沟通这些小事情。

一个人的思想很难被另一个的思想影响,即便是有影响也是短时间的,比如很多老板希望让员工去听课,一般听完课后很兴奋,过段时间原来是啥样还是啥样。

所以,改变员工固有认知,快速融入团队,从小事做起。

2、改变小习惯的本质是帮助员工优化工作流程

我在服务餐饮企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老板认为每天早上、中午拖地两遍不是很难的事情,为什么员工就是不能坚持呢?

老板的出发心是好的,希望能够给客人更好的用餐环境。

我到店里看了以后,有些失望。

在帮助店面整理备餐柜的时候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在用餐高峰期,店面经常出现一楼员工跑到二楼找盘子的情况,老板很生气,不是骂就是罚。

结果梳理的时候发现,从来没有人去思考一楼到底需要多少盘子,每天准备的最高量、最低量分别是多少,什么时候准备好,才能避免员工出现因为准备不当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你不帮助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员工凭什么给你创造更多的利润。


经营团队不是压榨劳动力,而是持续优化和改善工作效率。

谁不会给人安排工作,谁不会惩罚员工,如果仅仅是安排好工作,做不好就惩罚,傻子也能当领导。

3、小行动的养成,难得不是怎么做,而是持续做

当然也有很多人讲,我们不是没有行动,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措施,但最后都执行不下去。

有两个核心原因:

一个是老板没有带头做,只是动动嘴皮子。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他不朽的著作《模仿率》中指出,人类行为的规律是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上层人士的习惯。

比如在一个企业里员工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看老板的样子,老板怎么做他们打个折执行,可能老板做到100%,高管会做到80%,中层会做到70%。最后到基层才能勉强做到及格。

上行下效是一家企业的底层逻辑,老板要做的事不是违背人性去挑战它,而是顺应人性,把自己做好,才有可能带好团队。

比如你让员工保持卫生干净,是不是你自己先把自己区域的卫生做好;你要求下属不能迟到,是不是自己先不迟到。

二是没有一套能够持续改善、持续行动的系统

任何一个组织要想运作的健康高效,本质都是系统驱动,就像高铁一样,运行高铁的核心就是车头,而是整个动力输出系统。

总结:小行为大改变,管理员工不要整天洗脑谈梦想,帮助员工把每件小事做好,养成良好的行为,思想自然会改变。

重点推荐:

通过薪酬的创新设计

机制来撬动激活人才

以人的需求为本,实现员工发财,升官老板的梦想

14天彻底打通薪酬杠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