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病逝,被称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

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陈灏珠,10月30日凌晨3时9分在中山医院病逝,享年96岁。

陈灏珠被誉为“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也是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奠基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等;他还是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培养出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内的众多医疗精尖,主编的《内科学》《实用内科学(第十版)》等教材屡次获奖,多部专著成为代表国家水平乃至比肩国际的经典之作。2019年,陈灏珠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今年10月16日刚刚获得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奖。

陈灏珠逝世后,复旦上海医学院官方微信将头像换成黑白色,以示沉痛悼念。

今年以来,共和国已送别33位两院院士。

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临床创新不断

陈灏珠原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县,1924年11月生于香港,其后随父母回到家乡。怀着“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志愿,更兼母亲患高血压猝逝,1943年中学毕业的陈灏珠选择进入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在艰难转徙的过程中努力完成了学业,于1949年留在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为一名心脏内科医生。

入行之初,陈灏珠响应新中国的号召,先是到上海市郊为解放军进行静脉注射,防治血吸虫病,1951年又远赴齐齐哈尔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在东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救治前线转送下来的伤病员,同时帮助创建了东北军区军医专科学校(第一军医大学前身),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卫生部颁授了立功状。

回到上海之后,陈灏珠重新投入临床和科研,很快在心脏内科学界崭露头角。1954年,他在《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诊治心肌梗死的论文,“心肌梗死”这一病名从此便确定下来,沿用至今。此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创举:完成了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率先用血管腔内超声检查诊断冠心病;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率先研究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在国内外首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救治奎尼丁引起的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成功。如今,上述技术手段大都已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广泛使用,救人无数,陈灏珠也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评价,他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的临床方面造诣很深,对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009年,陈灏珠荣膺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最高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次年领奖时,他留下了这样的感言:“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

晚年捐资百万设立基金,培植后学无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陈灏珠在学术界已经颇有名望,并受到国际医学界的瞩目。在开展研究的同时,他的课堂既条理清晰又生动有趣,还在几十年间培养了几十名博士后或博、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中,有不少成为医疗精尖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以及姜楞、魏盟、舒先红等国内外知名的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公开表示:“陈老师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几十年如一日为医学事业无私奉献,他的治学态度和人生轨迹给了我终身的启示。”

日常工作之余,陈灏珠还著书立说,编纂了多种教材。他主编的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第3版(1990年版)获得卫生部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第4版(1996年版)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接手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10版等,被医学界视为代表国家水平、比肩国际之作,编著的《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一书也成为国内侵入性心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经典著作。

多年来,陈灏珠积极参政议政,曾任农工党上海市委主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结合社情民意献计献策。同时,他热衷科普,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宣传亲力亲为,认为此项事业“非常必要”。

2007年,他和夫人韩慧华、女儿陈芸“倾囊”捐资100万元,设立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基金”,资助经济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医学生完成学业。在社会各界同仁的支持下,2017年,该基金更名为“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主旨扩展为“医疗扶贫”,并针对贫困地区患者开展公益救助计划,令许多学生、患者直接获益。

2019年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后,陈灏珠亲吻奖章。

2019年9月,陈灏珠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佩戴好之后,他情不自禁地举起奖章亲吻,这张照片曾令不少网友感动。那一年,也正好是陈灏珠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70年。考虑到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95岁的他终于决定离开临床一线。

2019年11月13日,“拓医学路 逐中国梦——陈灏珠院士从医执教70年”纪念活动在复旦上海医学院举行。陈灏珠在活动现场自况:“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一颗心”。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