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遵循循證醫學普遍性原則嗎?

糕糕老爸的童話


中醫藥循證醫學不同於傳統中醫,傳統中醫是經驗醫學,循證醫學是遵循醫學證據、與臨床醫生經驗與患者相結合的原則,應該說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趨勢。小編對循證醫學看好。但達到普遍性還需要很長的路。中國中醫藥循證中心才成立一年,各省中醫藥大學也是剛剛成立循證中心,究竟下一步能發展到程度,只能拭目以待。

但達到普遍性恐怕還有困難。難就難在循證上,因為中醫是靠辯證論治,每個醫生的辯證觀點不可能一致,究竟循證的證據是藉助現代醫學手段,還是個人臨床經驗,還是患者證實,這三者很難準確把握。

如果以臨床醫生個人經驗為循證依據,又與傳統中醫的經驗醫學所雷同,如果藉助現代醫學循證理論,也不現實。尤其是中醫理論中的異病同治,同病異治方面,每個醫生的治療方法都不一樣,很難用醫學證據標誌衡量。事實上每個中醫都在循證治療,只不過循證標準不一樣,如果不遵循中醫理論原則,怎麼能開展醫療工作,其中也包括民間醫療。如果不循證醫療,怎麼會治癒疾病。小編覺得循證醫學就是炒概念?到什麼時候都離不開中醫辯證理論和經驗,倒不如說走中西醫結合道路?

小編認為循證醫學的目的就是科學的治癒疾病;傳統中醫經驗醫學目的也是治癒疾病,經驗醫學就是遵循中醫辯證理論依據,與實踐相結合,把疾病治癒了,得到患者認可,這就是證據。以上是個人拙見,歡迎批評指正。


石玉峰


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是對中醫進行西化改造的機構,它遵循循證醫學普遍性原則,但不適用於中醫。

受到機械還原論的制約,西藥科研人員在實驗室裡解構或者建構出來的微觀形態層面的藥物,由於其理化性質、對人體作用都是未知的,且不能直接用於人體試驗,所以需要開展動物體外和體內實驗,再到人體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逐步驗證研製出來的藥物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與西醫相比較,中醫就不會遇到針對未知藥物進行臨床療效驗證的問題,因為中醫使用的都是自然原生形態的植物、礦物或者動物,這些自然原生形態的中藥材經過像“神農嘗百草”那樣的歷史選擇,中醫家已經明確其氣味、作用部分、功效以及毒性等自然屬性,所以中醫可以在臨床上直接根據人體異常的情況進行組方應用。中醫家治病的療效,不像西醫那樣是由科研人員在實驗室研究來決定的,而是完全取決於四診和辨證論治的精準性。不管是湯劑還是中成藥,其療效和安全性都是依賴於中醫家在辨證論治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對個體體質的把握。

辨證論治是以治癒患者為終極目標,該過程既要充分利用中醫家的主觀能動性,也要充分考慮患者體質的個體差異化。中醫家會隨著患者的個體體質的差異化以及疾病動態的變化過程不斷地改變處方用藥,直至將患者的疾病治癒。辨證論治始終處在即時的靈活變化狀態,它不可能開展西醫那種以評價藥物療效為目標的機械化的隨機對照試驗。雖然每位中醫家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都需要遵循辨證論治,但是歷代的醫家在臨床上都有自己針對某些病證探索出來的具有確切療效的方劑,醫家自己或者官方就會將這些方劑製成丸、散、膏、丹等固定劑型的中成藥供患者使用,比如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就是這類中成藥的集大成方書。由於這些方劑都是醫家在臨床辨證論治的長期實踐中積澱下來的,它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在醫家辨證論治的指導下才能得到保證。但是現代中醫主流學界受到科學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仿照西醫對藥物療效評價的方法,不僅要求那些新研製的中成藥在上市之前必須進行隨機對照試驗,還要將中醫臨床治療也改造成像西醫那樣循證用藥,即將辨證化的中醫學改造成循證化的西醫學。

中醫的循證化改造本質上是摒除中醫治療過程中的辨證論治,將中藥轉變為類西藥,按照西醫的診斷和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在臨床上不經辨證論治直接應用,並將中成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是建立在辨證論治基礎上,而是像西藥那樣遵循以前的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加以應用。這種循證化因為沒有辨證論治,導致中成藥在臨床上應用不僅療效低,而且還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近些年來,國家藥監局不但沒有糾正中藥的循證化應用,而且還將那些未經辨證論治而濫用中成藥產生的毒副作用作為其不良反應寫進了中成藥的說明書裡。這種不良反應的標註違反了中醫理論特徵,對患者健康也不會有積極作用。中醫的循證化改造導致了臨床療效的降低和不良反應的增加,這不是中醫的進步,而是十足的倒退。西醫治病依靠科研人員在實驗室裡研製的藥物,而中醫治病依靠具有較強辨證論治能力的醫家。中醫治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由精準的辨證論治決定的,要提高中醫治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中成藥的應用,就要提高中醫家辨證論治的能力;要提高中醫家辨證論治的能力,就要提高中醫家的心性存在層次。因此,中醫療效的提高需要向儒道中求,而不是向西醫和現代科技求,向現代科技求是緣木求魚。

不管是非典型肺炎還是新冠肺炎,以辨證論治為特徵的中醫在治療上都要優於以循證施治為特徵的西醫。伴隨著中華文化在二十一世紀的偉大復興,中醫主流學界應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和中醫主體意識,辨析循證醫學的不足和缺陷,不要再將先進的辨證醫學改造成落後的循證醫學,跟隨西方文化的發展亦步亦趨。以永恆的自然變化規律為基礎的中醫,不僅是傳統醫學,也是現代醫學,更是先進的未來醫學。中醫主流學界需要走向覺醒,以中醫主體意識重新認識西醫和科學的本質,修正中醫與西醫之間的關係,推動中醫走向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王世保


2019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了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標誌著現代醫學循證醫學的理念和方法開始被正式接受,並進入實施階段。實際上,在未成立此機構之前,中醫界已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工作,並發表了一些基於循證研究的Meta分析論文。

拜讀其中的部分文章,就會發現,對中醫藥文獻進行循證研究存在嚴重的水土不服。具體表現在,中醫臨床文獻執行隨機對照雙盲(RCT原則)的數量有限,宣稱執行RCT的真實並不明確,故而滿足要求的文獻甚少,而對非RCT文獻如何處理,尚未建立切實可行的分析處理方法。因此,此類研究的客觀性和啟示性不宜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