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民间故事】明朝悬钟城乞儿吴二如何授封昭信侯的故事

从前,悬钟城东门外东北面,湖野山西北畔是一大片风飞沙,寸草不生。夏天日头暴晒,脚陷进沙哩会起泡,鸡蛋放进去也能焖熟;冬天冷风钻骨,下齿打上牙,是个荒凉的地方。

明朝洪武初年,昭信侯吴二专门挑选这个地方来训练悬钟城的元朝兵卒。

吴二家住悬钟城东门村,母子相依为命,家里穷得购置不起渔船网具,单靠双手讨小海勉强糊口。当时是元朝末年,悬钟城海防兵卒军纪很坏,到处欺侮渔民,讨小海回来也要被搜鱼篓,大一点的鱼虾都被抢去下酒。

吴二在十七岁时母亲亡故,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只好孤身外出当乞丐。他沿途乞讨,来到江西地面结交了一群丐帮朋友。一日,他们在一间野庙附近救了一个饿晕的青年人,这人操安徽口音,无家可归。吴二等人便劝他住下来,同过乞丐生活,这青年人自报姓名朱元璋。

这群丐友每天要来的剩饭、瓜菜到晚上都倒进一个砂锅里,掺在一起,再在砂锅外面糊一层烂泥,砌三块石头当灶,烧成杂烩饭。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有一次轮到这个青年人烧饭,火猛饭稠,把砂锅烧爆了。吴二眼尖手快,抢过一顶竹笠,盛起一锅饭,众丐友说:“打破陶州府,庞将军救驾”。

不久,四方纷纷揭竿而起,到处爆发反元农民起义,江西地面是南北战争要冲,朱元璋便招呼吴二等一些年轻体壮的丐友,投入反元义军郭子兴的队伍。一次,在南昌附近,义军一部分被打败,吴二一时找不上队伍,恐为元军掠杀,便奔回老家,重操旧业,伺机东山再起。可是,每次下海仍是遭受悬钟城兵卒的欺侮。有一次,吴二抓到一条乌耳鳗,包藏在头巾里,围在头上。那些守卒见他讨不到鱼虾,便打了他一耳光,结果把头巾打落在地,乌耳鳗露了出来,终被强抢去了,还挨了一顿拳脚。吴二恨透了这班恶卒,发誓有朝一日,要跟他们算账。

(配图来源:网络)

时过数年,朱元璋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吴二想起跟朱元璋有过一段交情,便决计去找他,讨个一官半职,专门来整治悬钟城恶卒,以报仇雪恨。

吴二上路来到九江地面,碰到旧时丐友,一经说明来意,大家都劝他不可轻易造次。原来朱元璋自当上皇帝,忌讳出身微贱,有几个去找他的丐友就是不晓得这个禁忌,信口开河,不但见不到朱元璋,还招来杀身之祸。吴二心中盘算,若是把前情改头换面,说成是起义夺城斩将的光荣史,或能得到召见,自称曾经跟明太祖攻打陶州府,派五虎将擒元军豆元帅;有一次太祖危急,还是庞将军救驾等等。有司据情上奏,朱元璋心中明白,几经沉思,认为吴二懂礼仪,知进退,识大体,而且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就破格召见了他。

吴二当殿上奏,把昔日乞丐生活全部说成是南征北战的英雄事迹,掩丑饰美,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朱元璋心中大悦,认为他确是自己打江山的老部下,恩准所奏,授吴二为闽江镇海卫悬钟所指挥,整训元军将卒,赐名君宠,并御赐弯脚凉伞,见官高一级。

吴二衣锦还乡,众乡亲纷纷上门拜贺。那些欺压过他的兵卒都心惊胆战。吴二却不动声色,把他们编成三个营。为人正派、善良者编为第一营驻宫口码头,管理船只出入,第二营驻所城,与宫口相呼应;过去作恶多端的编入训练营,驻鼎底湖操练。

吴二练兵有一套规定:夏为早操,冬为水操,夏练巳、午、未三个时辰,吃油饭,喝高粱酒;冬练天光卯、日落申,穿单衣,顶北风,泡海水。吴二端坐在石交椅上,亲自督练,寒风批战袍。就这样,这班欺侮过百姓的恶兵卒先后被整死,埋葬在湖野山西面,地名为龙骨山,现今尚有坟堆。

自此,悬钟所守卒纪律严明,成为一支守卫海疆的好队伍。吴二练兵有功,被朱元璋封为昭信侯,食禄终身,还建家庙,竖匾“光得堂”,门前饰石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来源:摘自《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诏安县分卷》;《诏安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