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第一個轟炸日本本土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1938年5月20日,日本長崎一家門店老闆凌晨開門,突然,他發現門前街道上、屋頂上到處都是白色的紙片。他拾起一張只見這些紙片上面印著一些漢字,恰巧這個人認識漢字,只見上面寫著:“爾國侵略中國,罪惡深重。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一變為千噸炸彈。爾再戒之。”他看後大驚失色,這是中國人的傳單。

  街道上已經有很多人,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傳單,這些日本人神情凝重地思索這麼多的傳單是從哪裡來的?首先確認不可能是在日華人乾的,因為他們不可能這樣無目的“浪費”拋灑,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散發這麼多傳單。這樣看來,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傳單是從中國來的,是中國飛機投擲的。日本人想到這裡,都心驚膽顫:明擺著,中國飛機既然可以投傳單,就可以投炸彈!同一天,福岡也有了中國的傳單。

在這場航空作戰史上奇特的空襲中,接受重任的是當時中國空軍第十四隊隊長徐煥升和第八大隊第十九隊副隊長佟彥博。

  為了保證這次“人道遠征”空襲的成功,徐煥升和擔任僚機的佟彥博先從漢口飛往重慶,在那裡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模擬空襲訓練。他們訓練時駕駛的兩架飛機都是馬丁B—10B型戰鬥機。這種飛機是一種雙發動機單翼轟炸機,每臺發動機的功率為775馬力,機長13.63米,翼展21.49米,起飛重量達7430公斤,最大時速為343公里,最高飛行高度為7300米,航程僅達900公里。飛機上還裝備有機槍3挺,可攜帶炸彈1025公斤,乘坐4人。為了這次遠征,他們對飛機又專門進行了改裝,增大了油箱以保證飛行燃料。訓練結束後,國民空軍司令部決定把寧波作為遠征空襲的前進基地。

  1938年5月19日,在裝滿各種宣傳傳單後,兩架飛機於下午3時23分從漢口秘密起飛。同時徐光鬥、雷天春、蔣紹禹、劉榮光、吳積衝、蘇光華等六人也分成兩個小組分別乘坐在這兩架飛機上。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兩架飛機分別經過南昌和玉山機場後,平安抵達寧波的櫟社機場待命。

儘管這次被人們稱作“紙片轟炸”和“人道遠征”的空襲,但並沒有改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法西斯行徑,貪婪兇惡的東洋鐵蹄仍繼續蹂躪著中國人民,堅持它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黃粱美夢,但這次成功的空襲震驚了世界,對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和增強中國人民抗日的志氣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

 5月22日,周恩來、王明、吳玉章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軍辦事處親自到國民空軍司令部,對凱旋的中國空軍人員進行慰問,並敬獻錦旗一面,上面寫著八個大字:德威並用,智勇雙全。周恩來還發表了講話,讚揚他們的成績和英勇行為,並與徐煥升和佟彥博合影留念。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著名的《生活》雜誌評選刊登了“二戰”中聞名於世的12名飛行員的照片,其中就有擔任這次“人道遠征”日本實施“紙片轟炸”襲擊的中國飛行員徐煥升。同時,該雜誌在文章中明確指出,徐煥升是先於美軍杜立德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