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像你我一般21岁的刚好年纪!

之前看过一句话说:“喜欢一个人不要去了解她的完完整整的人生全全部部的经历,总仿佛了解完了,兴致也消耗完了"。

最近闲来无事,再次看了《黄金时代》,看完以后,难受压抑,对于萧红,心疼又怜惜:被后人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用自己的文学和生活演绎了一个悲惨的形象。


一生坎坷、一生流浪,一生渴望温暖,一直被嫌弃,可从未选择放弃,是一朵绝处逢生盛开的花:这就是萧红的勇敢!

突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阿刁》里有句让人心头一震的歌词:“命运多舛 痴迷 淡然”。虽生于坎坷,但所幸看淡一切、平凡又坚持地度过余生。

就像萧红的生活态度:“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

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温暖的文字记录自己家的后花园、与祖父一起生活的美好…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这是萧红《呼兰河传》里的句子。在电影《黄金时代》中,汤唯演绎了她短暂困乏的一生。贫穷,始终如影随形地伴她左右。是大时代的洪流里,沙石一样无助翻滚的人。

《生死场》的悲剧角色和萧红很相像,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女人地位低下,甚至可以说没有地位可言,所以她的生活才如此悲惨至极吧!看完以后,难过以及压抑,似乎总觉得有一只小虫在一步步吞噬着我的内心。“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在生死之间,又是什么呢?是生存。他们可以为了生存把亲情,爱情抛掉。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从异乡到异乡》 ,真正读完了她从张家娇贵小姐到哈尔滨的女浪人 ,再到身处异乡,终于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只不过总会因为无法体察富贵却淡漠的家庭,无法体察贫寒却火热但短暂的爱情 ,无法理解到无法体察种种而感到漠然 ,只觉得还不如保持那样一种朦胧的的神秘感。

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家庭,看完以后才明白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会羁绊你一生直至死亡,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太重要了,比如张爱玲,她的偏执固执以及渴望温暖。

而萧红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只是无尽的压力与痛苦。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她脑海里都会回想爷爷说的话“快点长吧,长大就好了。”长大以后,生活的苦依旧抓着她不放,就像在《呼兰河传》中说道: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

关于萧红,也许她这一生都在追求平安静谧却终而不得,在艰难时选择了他的未婚夫,怀了孕生了子,又被无情的抛弃;

而后的萧红与萧军的生活持续了很久,遇见萧军可以说是萧红人生的一场美丽意外。当时的她被未婚夫抛弃,怀着身孕独自住在一间狭小的阁楼。生活所迫,萧红不得不写信向报社求教,萧军被派来给她送钱,本来是完成任务,没想到第一次的见面两人都心生好感。那一段时光应该是萧红生命最快乐的时候,相比冰冷的食物,逼仄的房间,突如其来的爱情治愈了她的所有伤口,好像生活也没有那么糟糕,起码她还有能力去爱。她在日记中写到“他(萧军)虽然很穷,但一点也不悲观,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或许这些文人在那个时代总是离经叛道 出轨似乎算是追求爱情般美好,在他们的身上仿佛人生的色彩般。而后的端木与小十几岁的骆宾基虽然陪她走过了最后的时光,但我想都不是她想要的吧。

抛弃她的文学成就现实生活中我会鄙视萧红情感上的种种做法,但又不得不说这是真实的,是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有的想法,也许会无奈,但却是真实的想法,在一无所去是也许未婚夫是唯一帮到自己的,在渴望爱情的年纪端木的陪伴,无论时间与肉体都好过那时的萧军,后来的骆宾基也在那痛苦的时光给予温暖。

萧红,敢爱敢恨,才情肆意。


也许萧红就是那个在感情里满目疮痍的女孩子,受尽了伤害,最后选择了离开萧军,遇到了一个不算好不算坏的人。但再一次看见萧军结婚照时,那一份失落,就注定了她的心已经死了,一次次的往他的世界里钻,也注定满身是伤,她一定是爱惨了他吧……

电影结束时:她整个人佝偻在病床上,窗外是满城的血雨腥风,窗前是潦倒一生的女作家,她平静地躺在那里,然后突然就那么委顿下去,丧失了所有的生气,从此那个黄金时代,再无辉煌。那个最好的时代,最好的那帮人,这是属于文豪们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