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合阳提线木偶戏让线腔文化走向世界

4月14日,“保护黄河生态 弘扬黄河文化 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在合阳县观看了精彩绝伦的合阳提线木偶戏。

在表演过程中,提线艺人们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闪、摇等方法,操纵二十多条悬丝,使木偶做出各种高难度的特技动作。再加上提线艺人独特的线腔配以牛皮筋特制的皮弦胡、马锣、铮子、儿马号等专用乐器,使激越昂扬、沉重厚亮的线腔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强烈的感染力。

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古老的地方剧种,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它的音乐、唱腔、提线、偶人造型都别具一格,是全国稀有剧种。合阳线戏的偶人通高80至90厘米,重3.5至5公斤。提线,是合阳线腔木偶戏的主要表演方法。偶人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为五到十多根不等。线腔是合阳提线木偶戏专用的声腔,在全国仅此一家。

合阳线腔木偶戏剧目丰富,老艺人传说有500余本,陕西剧目工作室收集到的200余本,现在保存在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其中以“三厢”“二楼”“双钗”最具代表性,还有一部分艺人即兴创作的小戏,语言通俗上口,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极浓,如《挖蔓菁》《解破米》《卖杂货》等深受观众喜爱。

据了解,合阳提线木偶戏承载着我国木偶表演技艺的重要历史信息。1997年,这一地方艺术远渡重洋,赴巴西演出,载誉而归,这是提线木偶戏首次走出国门;2003年先后赴伊朗、法国、美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演出,得到了国际友人、专家、学者的高度称赞,被誉为“中华一绝”。2006年合阳提线木偶戏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