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孔子与辩日

明代《笑林》借孔子之名写了一个小故事。

两道学先生议论不合,各自诧真道学,而互诋为假,久之不决,乃共请正于孔子。孔子下阶,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皆真正道学,丘素所钦仰,岂为伪哉?”两人各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谀之甚也?”孔子曰:“此辈人哄得他去勾了,惹他甚么?”

说是二位道学先生自认为自己的学问才是正确的,互相争执相互诋诲。谁也说服不了谁,决定找孔子请教。

孔子听了大意,忙下阶鞠躬致敬,说;“我的道甚大,不尽相同。二位老先生都是真真的道学,是我平时最敬仰的,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二人大喜而退。

弟子不解,问道;“老师,何必对他们如此奉承?”

最后一句,用现代的解释;“键盘侠惹不起。”

另有一篇《列子》中的文章——《两小儿辩日》,不知大家记得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里的孔子就可爱多了,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也不知道,比及前面“下阶,鞠躬”更多了些趣味的真实感。

不过,若是脑洞大开,将二篇文章中孔子的形象窜连起来,就别有风味了。

两小儿辩日,所分辨的仅仅只是太阳远近的问题,不汲其它。孔子面对这着单纯研究问题的态度,会给出自己最真实的回答。

可若是碰上了二位“道学家”,若只是想到不认可对方的"道学“还罢了,可二人还”互诋为假“。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学术探讨了,更多夹杂着自身感情,要将对方”骂“倒。如此情况,夫子也只得下阶鞠躬致敬了。

虽说如此“孔子”是令人感到冰冷可怕,完全一副熄灭了热情世故老人的形象。

可如果我们从网络闲言碎语般的语言来看,完全就可以理解”孔子“因可如此了。从面对两小儿的“笑”,年轻化,不摆出一副名师的样子,是知则知,不知就不知;到阅尽世俗沧桑,缺少热情、世故圆滑的“老人”形象,可谓一览无余。

我就在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一副谦谦君子的形象,为何在网络的世界里又成了“键盘侠"了?仅仅只是人情世故的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