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学说中寒凉派代表刘完素,通过案例证明也不是纯粹的寒凉派

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地为人民保健服务,就是由于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河间学派是以宋金时代河北省河间县著名医家刘完素为开山而形成的一个医学流派,他们在阐发火热病机、治疗火热病证方面,独有建树。不仅丰富了中医学对火热疾病的认识,而且在探讨各种外感、内伤病证的过程中,促进了病因病机学及临床治疗学的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完素,字守真,金代(今河北省河间县)人,自号通玄处士,人称河间先生。25岁开始研究《素问》,至60岁从未间断,拒绝了金朝招聘,不愿为官,行医于民间。其主要著作有《内经运气要旨论》《宣明论》《三消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金朝时期,在我国北方,金和蒙古的统治者不断地进行掠夺战争,人民颠沛流离,热性病流行,诸医只知搬用《伤寒论》中的辛热剂,疗效不佳。

刘氏认为:“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提出火热致病的理论,以“火热论”著称。“火热是人生命之本,潜则无恙,亢则为害,亢为元气之贼”,确立“六气皆从火化”的论点,倡用凉药,使用寒凉药有独特的研究,因此后人称他为“寒凉派”。他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辨证施治,例如辨别喘证有寒有热,异常精辟。

在各疾病中,无不随证候寒热而选用方剂,治疗中风既用白虎续命汤(石膏、知母、甘草),又用附子续命汤(附子、干姜、甘草);破伤风既用大芎黄汤(川芎、羌活、黄芩、大黄),又用雄黄散(雄黄、防风、草乌);疟疾既用白芷汤(白芷、石膏、知母),也用菖术汤(菖术、草乌、杏仁)。由此说明刘氏虽善用寒凉,但并不是纯粹的寒凉派,其代表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双解散”。

刘完素在阐发《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将运气学说与病机十九条结合起来,发展了《内经》对火热病证的认识,提出了“六气皆能化火说”及“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观点,并认为阳气怫郁是产生多种火热病变的关键。对于火热病的治疗,或解表,或攻里,或泻热,或养阴,总以寒凉药物为主。其理论联系实际,独创一家之言,不仅突破了魏晋之后墨守仲景成规的保守风气,而且引导了金元时期诸大家的学术争鸣,同时为明清时期研究与治疗温热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刘完素研究《内经》“亢害承制”之说,并运用这一理论,来认识和说明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其不仅对病理变化的论证和对病候疑似真假做了深刻的分析,而且给后世诊断及治疗疾病以很大的启发。 刘完素重视和研究五运六气,将脏腑病机与五运六气学说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以五运六气作为疾病的分类纲领,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又便于临床掌握。其阐发《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同时,又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丰富了中医学的病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