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死刑的千亿富豪,4年实现20万变成36亿,狱中曾欲花500亿买命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经济发展得日益强盛。无数财富神话,不少人在这场金融大战中得以造就。其中,不乏为牟利而走上犯罪道路,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人。这次要讲的反面典例,就是富豪袁宝璟。他曾经坐拥数千亿资产,最终却走上歪路并被执行死刑。

1966年,袁宝璟出生于辽宁辽阳的穷苦人家。袁宝璟是袁家5个孩子中的老三。养活5个孩子本实属不易,加上家境贫寒,他们一家的生活过得举步维艰。因为家里的条件实在供给不了5个孩子,袁宝璟就8岁时被袁父送到了亲戚家,边做农活边读书。


争气的袁宝璟最终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本该是让全家欢呼雀跃、显耀门庭的喜事,但袁家却陷入了窘境。为了交上学费,家里找遍亲朋好友东拼西凑,而袁宝璟的生活费只能靠自己想办法。那时政法大学已经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补助资金,但在那个全国经济萧条的年代,补贴也是少的可怜。后来,由于袁宝璟的教授把他的情况看在眼里,因此特意找了一份散活给他接。虽然挣得不多,但解决了他的饮食问题。

神奇的是,贫穷的袁宝璟把挣来的生活费都花在了吃饭上。他积极参加学校运动队,是为了能够争取到每天都有2毛钱的伙食补贴。而在锻炼的同时,他越来越强壮,也越发能吃了。为了和民工兄弟做起抢饭吃的买卖,他还特地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大学4年期间,学习和吃对于袁宝璟并列第一。


1989年,袁宝璟大学毕业。没钱没势的他,凭着政法大学的毕业证,找到了一份银行的工作。3年后,积攒够创业基金的他辞去了这份“铁饭碗”,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或许正是因为心里那根饥饿的苗头,他以每亩170元的价格,租了300亩地,种植起了“黑小麦”。

他还以5万元的价格,买断了这种目前仍在市场上销售的“长寿麦”的专利。这个“稀罕物”的籽粒淀粉呈现纯黑、蓝、紫的颜色,以延年益寿的功效在市场走火。不久后,袁宝璟赚到了数百万元。

虽然已经是个百万富豪,但是袁宝璟还是觉得不该局限于此。1994年,他把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投到了股票、债券上。这也是袁宝璟推动一场史无前例的滚雪球的起点。

1994年,袁宝璟疯狂吞并了60多家企业。当时全国只有上百家上市公司,袁宝璟凭借着在政法大学和银行实践中积累的不少财经知识,攻克困难完成了这些操作。那几年里,建昊集团风光无两。袁宝璟也被大肆赞扬成“收购大王”、“北京李嘉诚”等。


祸福同行,在财富与地位上升之时,袁宝璟的祸患也展露出了头角。随着国内企业对金融操纵手法以及证券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越来越成熟、健全和完善,袁宝璟意识到自己的那一套已经不再那么吃香。之后,他起了操纵期货的算盘。当时,大力兴建酿酒厂的企业有很多,一个个高利润的酿酒厂都如雨后春笋问世。而酒厂的兴盛,也直接导致了市面上酿酒的粮食作物紧张。袁宝璟决定干脆操纵起高粱期货。

后来,为了更大利益化,袁宝璟囤积的高粱占到了当时高粱市场的80%。袁宝璟认为,四川酒厂个把月后存量消耗完,他手里的高粱至少会增值500%。但是,一味的贪婪让他忘却,当时大部分酒厂都是国营的。他的收益与囤积高粱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成正比。

在项目即将完成的前夕,合伙人刘汉告诫袁宝璟,国家粮食部门正在调集粮食发往四川,期货再炒下去,他将必死无疑。当时,四川交通不便,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就连国道都被卡车毁了。袁宝璟不相信国家会比他的出货速度快。刘汉的善意,也被袁宝璟完全忽视。

迫于无奈,刘汉把自己手中的高粱都变现了。最后,刘汉赢2000万,而袁宝璟输9000万,两人也结下了仇。


之后,袁宝璟雇杀手对刘汉进行了两次暗杀,还好一向低调的刘汉当时雇起了保镖,暗杀也均以失败告终。之后,杀手汪兴就紧握袁宝璟雇凶杀人的把柄,三番四次向其勒索钱财。但糊涂的汪兴万万没想到,袁宝璟会再重新雇人杀害他。在多次被汪兴勒索后,袁宝璟一时恼羞成怒,雇凶杀了汪兴。

东窗事发后,袁宝璟很快就被警察抓捕了。在狱中,袁宝璟捐出500亿的个人财产,想以此把罪行从轻处罚。他的妻子也是上下打点,忙里忙外。但是,仍是没能改变结果。最终,袁宝璟于2006年3月17日上午被执行注射死刑。

曾是风光一时的大富豪,却伤害他人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袁宝璟犯下的滔天大罪,也在警醒着诸多企业家,千万不能因心术不正而误入歧途。

你怎么看待这位富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