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90后”风光摄影行动派

我站在雪山脚下,等待一扇开启的门,让我重新进入这个世界。

王然


王然,网名梦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摄影师、《国家地理》供稿摄影师。去年11月下旬,王然在黄山黟县举办的2019第一届互联网与中国摄影旅游大会上,入选“年度网络摄影旅游达人”。虽只有两三年“摄龄”,王然却是视觉中国2017年度十佳照片摄影师,在500PX摄影部落坐拥2万多粉丝,图片浏览量达200多万人次。



摄影作品

冰雪奇缘


仰望星海


艾肯泉不死鸟


安集海星河


光影瀑布


云瀑金山


苦水丹霞


善恶之门


黄河石林


鲁朗云海


千年永泰


塔公寺


白雪长路


新疆的冰河世纪冰洞秘境、乌孙古道天堂湖、北疆安集海大峡谷、琼库什台古村落、吉木萨尔千亩花田、甘肃中部的苦水七彩丹霞、大柴旦的翡翠湖……身为风光摄影师,他一直是在路上边走边拍的状态,越走越钟情于地球上太多私藏着醉人景色的角落。在与本报记者李晶晶的对话中,他所描述的户外摄影经历和故事令人向往,年轻而充满生命动能的活力令人着迷。抛开那些虚名,他其实就是一个一直行走着、喜爱拥抱自然的摄影师,一个全职“行动派”。


李晶晶:作为年轻一代摄影师,请先介绍一下你自己,何时开始摄影,又是如何走上户外摄影之旅的?

王然:我真正从事摄影的时间其实并不长,是在2017年。那时的生活规律而无甚波澜。拿起相机是想寻求一种突破,就从拍摄身边的一些大城小事开始。那时候,我喜欢城市风光,看着自己拍下的城市,看着这些规规矩矩的街道和高楼,组成了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围城,我感觉自己成了想走出围城的那个人。于是,我决定走向城市以外更广阔的世界,走向大自然,那种极目无法触及的辽阔,那种每一天、每一个新地方都有新惊喜的感觉,那种世界无比宽广的感知,给予我极大的满足感。可能正是因为我还年轻,在一次一时冲动的西藏行摄之旅后,我就转型做了全职摄影师,开始喜欢上了边走边拍的感觉。


李晶晶:你去年拍摄的一组新疆冰洞照片在网上十分火爆。听说你从年初到年尾,6次打卡伊犁河谷,3次进入伊犁昭苏县阿克牙孜牧场附近拍摄这一人迹罕至、尚未被开发的冰洞奇观。这个冰洞是怎么发现的,跟其他地方相比有何更吸引你的地方?

王然:我是偶尔从一个新疆当地玩户外的朋友那里知道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冰洞,听说后我非常感兴趣,因此去年初和当地朋友组织了马队前去一探究竟。一去我就被震撼到了,整个冰洞呈半圆形,宽约四五十米,宛如蓝色宫殿般充满神秘色彩,洞中的冰层如海浪般将我们包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我们几人就地扎营,从牧场到冰洞来回50公里,拍了3天。

蓝冰、冰川、冰洞这一类主题,可以说是全世界风光摄影师都喜欢的题材。第一次到达这个冰洞时,我就发现它甚至比冰岛等地的冰洞都要壮观好看。而且我了解到这个冰洞在国内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新发现时,确实是非常激动。这种难得一见的视觉震撼吸引着我一再探洞。去年3月,我拍摄的这组“梦境”冰洞照片就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但等我再去时,发现年初拍摄的冰洞由于气候变暖,有些部分已经塌陷消失了。


李晶晶:你那张在冰洞中仰视星海的星空照令人惊叹,能讲讲这张照片的拍摄经过吗?这应该是最难得的一张照片了吧?

王然:风光摄影师是一群追逐日月星辰的人,比太阳起得早,比星星睡得晚,出发前我就计划好了一定要拍一张冰洞的星空照。当时我们拍完日落,回到营地吃过晚饭又马上出来等星星。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我就在洞里四处探索,寻找合适机位。我试过在最外面、有着高高穹顶的大洞口拍摄,但是那个方向的银河位置并不适合,而且洞口过于宽大,构图上并不合适。

而后我又进入深处的第二个洞。这个洞口相比之下矮且小,四周都是各种砾石,大大小小堆叠在一起,远处是一片群山,此时正好银河升起来了。我在洞内较深位置使用框架构图拍摄过,爬上砾石堆上拍摄,最后觉得还是洞口这个位置好。刚刚好带一点砾石和冰洞组成一个框架,刚刚好银河在洞穴前方,刚刚好远处的群山恰到好处既点缀了画面又不喧宾夺主。而最刚刚好的是在我拍摄了几组照片后,一颗似火光般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我有幸恰好捕捉到了这一画面。

我想说的是,好机会确实太难得,然而如果你提前预判做好了充足准备,就一定有能把握得住的机会。


李晶晶:还有一张印象深的是在昆仑山下阿拉尔草原里的艾肯泉,你拍到的艾肯“不死鸟”是用无人机航拍的,也是历经前后三次拍摄,给我们讲讲此处的奇景和故事吧。

王然:一波三折。第一次是我和队友凭一腔热情,虽然行前已经了解到艾肯泉是一个不可饮用的泉眼,一片荒凉,没有信号,我们也下载好了去往艾肯泉的离线地图,但当一行人两部车驶到目的地附近的时候还是傻眼了。

穿过了鸟禽愉快起舞的一大片湿地,一路颠簸,随后进入了一大块开阔平坦的戈壁滩。然而接下来并非是康庄大道,伴着戈壁滩的总是连绵起伏的沙丘,我们驾车生怕稍有不慎陷入沙堆。最后,经历了种种险境,眼看着离线地图显示的目的地就在前方,路却被围栏拦了起来。绕着围栏行驶找寻入口却遍寻不得,眼看着已经错过了日落黄金时间,我们只好默默然原路返回。但就在回程路上戈壁与湿地交界没多远的地方,我们看见上锁的围栏大门旁立着一块牌子,写着此处是私人牧场,如要进入请联系云云。

第二天,我们与牧场主联系上,从牧场围栏大门进入。围栏内虽也有戈壁滩的地貌,但也有连绵的草场,艾肯泉就在牧场中央深处。一路往泉眼走,其实并不能看出这是个什么地方,因为艾肯泉的“死亡传说”,那里并无植被,也无畜牧。然而当无人机飞起来,就能看见那有如魔鬼眼睛的泉眼,突兀地安嵌在一片黄土戈壁上,那些黄土的脉络与泉眼搭配相得益彰,我终于拍下了满意的照片。

但是,命运多舛。拍摄完成后我便与队友驱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到达入住酒店后我马上把照片导入电脑细细察看,结果失误把RAW格式的图片全部删除了。又恼又悔的我实在坐不住,又幸好得到善良可爱的同车队友支持,与我一起连夜驱车数百公里,又返回艾肯泉再拍摄了一遍。这样的教训是每个不成熟的摄影师都经历过的,一张作品背后的酸甜苦辣也不是光看图片就能为外人道的。


李晶晶:你觉得户外摄影作品好照片的标准是什么?你有喜欢的摄影师或作品吗?户外+摄影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是什么?

王然:对我来说,看着自己拍回来的照片觉得开心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照片就是好照片。就如我拍摄艾肯泉的经历,作为一名职业风光摄影师,我无法接受没有RAW原图。后来虽然多花费了金钱与时间去补救,但我乐在其中,对照片的这份严谨要求使我满足与开心。

我喜欢与欣赏的是荷兰顶尖风光摄影师马克斯·里夫(Max Rive)。有一次在青海俄博梁有幸与他会面,他的敬业与专业实在令我敬佩。

纯粹的户外运动非常考验体能,户外+摄影则需要多一倍的体能,因为除了户外装备,摄影器材还有几十斤重。风光摄影师除了时常锻炼保持体能外,还需要有对危险的预判技能、有一定的户外生存技能。最重要的一点是,时刻要对自然持有敬畏之心,尊重大自然的一切。


李晶晶:如何做才能突出摄影师的个人风格?作为一名总是在路上的户外摄影师,你希望达成何种理想目标?

王然:要想突破就要不盲从,时刻清楚明了自己的初心。每年国内外的摄影比赛评选结果出来后,总会有一些人去模仿获奖者的拍摄题材、角度与手法。我认为可以交流欣赏,学习阶段也可以有所模仿,但一味盲从就肯定不会有自己的风格了。长远来说,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我的作品,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赞赏。于我来说,我希望自己可以时刻记住,哪怕摄影已成为我的职业,也不忘记摄影更是我的爱好,时常保有对待“爱好”的那份热情。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22期·2版

摄影:王然

采写:李晶晶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