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妖怪都哪去了

人妖殊途,不能两立,但是从古道今,两者的关系也纠缠不清

最经典的莫过于白蛇传了,从蛇到人,从前世到今生,充满了千年哀怨与缠绵的生离死别,让男人羡慕的许仙梦,女人也幻化成曼妙的白蛇,降妖的法海倒成了多事,让人痛恨的,荼毒生灵的恶僧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叶公好龙,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大可以呐喊助威,可若是半夜醒过来,发现抱在怀里的是水桶一样粗的巨蟒,任谁都会吐血猝死的

可是人为啥愿意编排妖呢,估计是活得太累了吧,妖的身上确有超越世俗的东西,比如说不贪财,不讲究礼节,还有神奇的超能力。温柔,美貌与智慧三体并存,若是接着联想起来,还有嘴上不能说的另类销魂,尤其能让人怦然心动

清朝的蒲松龄,就搜集了好多这样的素材,他把那些狐狸精都打扮得光鲜亮丽的,而且个个都情意绵绵,不论进京赶考的穷书生,还是宅在老房子里的穷秀才,若不遇到个侠肝义胆的狐仙,大多是穷困潦倒,难得邂逅这样一段别致的风流佳话

中国的四大名著,都藏着妖的影子,红楼梦的本身就是顽石渡劫。洪太尉一不小心,放出来水浒中的一百单八个的妖魔

三国演义一开篇,张角就遇见了南华老仙,到了下半部,连诸葛亮也渐渐变成了妖人,西游记就更不用说了,说的是妖猴历险记,妖猪上西天

搜神记,封神榜,山海经等等,各种妖怪更是层出不穷,哪怕是一点妖怪血统都没有的梁祝,死了以后都化作了蝴蝶,从中多少也能嗅出一点妖气

直到后来有了明文规定,建国以后的动物不许成精,妖怪才稀少,濒临灭绝了。但是那些老妖精都去哪了呢

其实他们都没有走远,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一,蛇在传说中一直都是阴邪的毒物,人的骨子里对蛇就有恐惧的心理,唐朝的小说里塑造出蛇精的形象就是吓唬人的。让那些贪图淫欲的人收敛色心,否则遇到美女蛇,被吸光了元气,可能会化作一滩精血

小孩子不懂什么善恶,大人也不分什么正邪。图个热闹就行了,就像鲁大师说的,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

这条大蛇到明代,一直都被镇压着,没翻起过多大风浪来,后来法海躲起来了,雷峰塔倒塌了,蛇妖再不荼毒生灵,总算修成了正果,成了今天人们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化身

千年等一回,等来的是人妖不分,在百姓的嘴里,那些所谓善人正人的所作所为,论起来还不如传说中的妖呢

于是这妖越来越像人,也越来越不像人了

二,听说有美女在河里洗澡,牛郎就动心了,不但去偷看,还把人家的衣服抱走了,并以此来逼婚,这胆子,就算家里不养牛,也算天下第一牛人

织女更是个奇葩,穿上衣服就跟着牛郎走了,也不怪王母娘娘生气,这分明就是拐卖妇女,别说是天界,在人间也算是一件丑闻,老人家亲自出马前去搭救,还差点被人贩子把她也扣住,要说这神仙做的,也够窝囊了

不过看在孩子那么大了,也只能认了,还安排了一场七夕鹊桥会。要知道人间一年,天上方一日,对织女来说,根本就不算事,只是苦了牛郎,又当爹又当妈,真是度日如年

这从天象演化来的神话,传来传去的传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传成了尴尬的午夜牛郎,再继续传下去,不知还传成什么样子呢

那头老牛哪去了,传说是死了。死后扒下来一张牛皮都能满天飞,要是不死,不知能否踏破银河,牛气冲天

也是结语:事出反常必有妖,浪漫到骨子里的中国人是不分神仙妖怪的,见庙磕头,一律跪拜,谁也不得罪

除了蛇仙,狐仙,黄仙,刺猬和老鼠也位列仙班,几百年以上的老树也在尘世间中香火缭绕,沧桑的枝干上缠挂着众生虔诚的祈愿,愈发显化出庄重肃穆的道骨仙风

是女娲造了人,还是人造了女娲,这个不得而知,大妖的演变,都是现实与历史的完美结合,人们把爱恋,向往与恐惧都赋予妖身,妖也就成了人,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远处,狂风卷起漫天的沙尘,幽暗的丛林中,人在荒凉的残梦中觉醒,惊恐地四下观望,但见月影斑驳,流光如墨

犹疑之间,群妖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