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焦作去年秋冬蓝天保卫战取得历史性突破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记者 杨继盈 文图

4月20日,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2020年以来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焦作2019—2020年秋冬蓝天保卫战取得历史性突破

据悉,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焦作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29,同比下降19.6%;PM10浓度为1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7%;PM2.5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8%,下降率位列“2 26”城市第10名(共28个城市)。重污染天数为16天,同比减少13天,首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2.5浓度同比下降5%、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20年,该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指标实现“六降一升”。2020年1月1日至4月16日,焦作市年累计综合指数为6.203,同比下降21.5%;年累计优良天共59天,同比增加13天。

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污染防治作减法生态环境建设作加法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跟该市采取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措施分不开。

其中,紧盯空气指标。各县(市)区组织人员24小时值班,发现监测站点数据攀升和工业企业监控数据异常现象,迅速下达预警指令,并在规定时限内,迅速查明原因,快速处置到位,降低污染指数,确保管控效果,严防空气质量指标发生反弹。加大管控力度。对监测站点周边3公里范围内所有施工工地、除保民生之外的涉气企业、重型运输车辆实行严格管控措施,分行业专人专班落实责任,源头严防。

其次,突出抓好“治”“建”并举。一方面,在污染防治上作减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百企退城”已全部启动,完成65家;完成3748个重点涉气企业升级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全省第2位)、绿色园区1个(全省2个)、绿色产品2种(全省第2位)、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全省唯一一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四绿”建设全覆盖。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成“双替代”23.5万户,积极推进集中供热。调整优化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货物运输方式,国电投沁阳分公司和晋煤天庆铁路专用线均已建成投运,城区200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作加法。强力实施黄河生态保护、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25个子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0.3万亩,新建干线公路绿色廊道101公里,实现高速和干线公路绿色廊道全覆盖。

第三,狠抓“三散”污染治理。

大力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优化 确保实现阶段性目标

在会上,记者了解到,针对今年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为支持复工复产,焦作市于1月23日在全省率先解除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全力助推企业复产。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实行不管控、不打扰、不减排,全力保障生产。车辆运输方面,2月份在全省率先取消市区机动车尾号限行,疫情期间暂停实施限行。对城区范围内企业和重点项目已备案车辆延长有效期,新增车辆实行网上备案即时办结,切实服务好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原料和产品运输。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我市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将大力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优化,深化‘四项治理’,提升‘两个能力’,持续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韩国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