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有霉粒,原因看过来,明年收获“金玉米”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排第三的大作物,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均有种植,虽然已经到了储存售卖的时节,可是种植户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关注热度丝毫不减,其中玉米有霉粒的关注度高达90%以上,今天农司帮分析一下玉米出现霉粒的原因,有哪些可以减少霉粒的种植技术可采用,希望能帮种植户明年把玉米霉粒减至最少,明年收获“金玉米”。

玉米霉粒受关注度高

玉米霉粒受关注

1.玉米临近成熟期遇阴雨,甚至收获期阴雨,玉米肯定发霉。

有的地方玉米成熟收获时天公不作美,天天阴雨连绵,甚至顶着雨水收获,玉米在植株上就已经发芽,有霉粒肯定避免不了。所幸天气的事,不是 年年遇到,大部分年份玉米成熟收获期还是秋高气爽的。

灌浆成熟期或收获期遇阴雨天

2.玉米螟危害:玉米螟是玉米上危害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之一,前期钻蛀玉米茎秆,导致茎秆中空,一刮风易迎风折断。后期玉米螟转至玉米穗,尤其喜欢啃食玉米茎尖,只要玉米穗的穗尖部籽粒被玉米螟钻蛀啃食,包括其它部位的籽粒受玉米螟危害,玉米籽粒肯定发霉。

玉米螟危害玉米

玉米螟危害玉米

3.玉米其它病虫害的危害:由于受玉米株高的限制,很多地方大喇叭口期以后再没有施药,有的地方虽然有条件在抽穗以后进行飞防施药,但是抽穗到收获还有一个多月,几乎没有有药剂有这么长的持效期,加上对病虫害思想的放松,甚至没有加入防控这些病虫害的药剂,导致:今年玉米灌浆成熟期玉米蚜虫,红蜘蛛,锈病在很多地方爆发。再加上瘤黑粉病等容易导致玉米籽粒霉烂的病害混发,玉米籽粒发霉。

瘤黑粉病

明年无条件进行飞防的玉米田,大喇叭口期要喷雾的药剂除了控旺剂外,其它的药剂适当往后推移喷雾时间,尽量延长最后一遍药的持效期;继续飞防的玉米田块,除防控病虫害种类的药剂方案设计齐全外,最后一遍药也适当后移。这种施药技术会尽可能提高对玉米螟和其它病虫害的防效,尽量降低因为玉米螟和其它病虫害危害造成玉米籽粒霉变的概率。

因为玉米螟危害逐年猖獗,受施药条件的限制和药剂有限期的制约,对它的防控效果很难达到理想,所以把玉米螟造成玉米霉粒的因素单独列出来,以提高警示。

4. 玉米自身结构导致它很容易霉变。玉米胚大,呼吸旺盛。玉米的胚几乎占籽粒总体积的1/3,占籽粒总量的10%-20%,玉米的胚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强8-11倍,玉米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在胚部进行,玉米胚部的脂肪多,容易腐败。玉米胚部含有整粒玉米77-89%的脂肪,所以胚部的脂肪值始终高于胚乳,腐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

玉米籽粒结构

玉米胚部的带菌量大,微生物附着较多,容易霉变,玉米储存一段时间后,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高得多,玉米胚部是玉米虫、霉首先危害的部位,胚部吸湿之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大量繁殖,开始霉变。

5.从玉米自身原始水分成熟度来说。

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不均匀。玉米最主要的产区在我国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自身高。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一带一般15%-20%,在东北和内蒙一般20%-30%。玉米果穗的成熟度往往很不均匀,这是因为同一穗玉米的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相同,导致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成熟度不均匀的玉米,容易霉变。

玉米苞叶影响玉米受日晒和风干

第4、5条原因导致的玉米霉粒,充分晾晒,把玉米水分降至14%以下。

总结:玉米成熟收获期勤看天气预报,找合适时机收获,高度重视玉病虫害合理防控,收获之后及时充分晾晒,是玉米减少霉粒的有效措施,明年做到这几点,收获“金玉米”。

“黄金”玉米

更多种地技术关注公众号:种地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