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告诉你如何自信成长

一个自卑的人,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糟糕。

一个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到他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而一个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

——俞敏洪

自卑感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课题。生活中,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有过自卑的感觉。

比如,在某个时刻你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被人认可,不够优秀、深深的无力感等等。

如果处理不好,自卑感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它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为了避免被人嘲笑,不敢去尝试,结果失去了很多原本属于我们的机会。

对自卑感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当属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他提出一个鼓舞人心的见解——人人都有自卑感,我们可以借由努力超越自卑感,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阿德勒创建了个体心理学,被后世称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与佛洛依德 、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成为心理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阿德勒的著作里,最出名的就是这本《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我很早就看过, 但之前并没什么感觉。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翻起,突然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阿德勒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本文中,我会利用阿德勒哲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自卑感、优越感、人生意义,以及三者的内在关系,让读者快速从整体上把握阿德勒人生哲学的魅力。

下面就个人的理解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精髓。

一、自卑与自卑情结

首先我们来看书名中就有的一个概念——

自卑感。

说直白一点,就是每个人都会在内心深处担忧自己不够好,别人不喜欢自己,自己的能力不够, 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意义等等。

概括来说,就是担心怀疑自己不够好,对自己没有信心。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每个人都有。

不仅仅是那些看起来信心不足的人有自卑感,那些看起来很自信,或者自负的人,本质上也是有强烈的自卑感,所以他们才需要虚张声势,处处表现的比别人强。

比如个子矮的人会抬头挺胸,而穷人总会装作有钱、有点权利就要耀武扬威,本质上都是内心缺乏自我价值的认可 。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没有自卑感,对自己有的足够的信心,那么他的表现反而应该是非常平和,不卑不亢。因为他不恐惧什么,也不需要证明什么。

自卑感像任何一种情绪一样,它的作用有两面性:

一方面,正常的自卑感,它可以成为我们进步成长的动力,因为我们想要克服自卑感,因此我们学习,进步,工作,变得卓越和优秀;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自卑感过于强烈,会阻碍我们个体的发展,甚至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影响我们的正常的生活。

由此我们引出阿德勒心理学中另一个关键的概念——“自卑情结”。

什么是自卑情结?

简单说就是因为自卑感而放弃进步,自卑感成了放弃努力的一种借口。

当遭遇的挫折和问题太大,超出我们的能力,让我们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时, 我们就会失去去解决问题的意愿, 因此而引发强烈自卑感, 就会发展为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的来源有很多, 先天基因、家庭成员、父母关系、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等,每个方面的挫折和痛苦,都可能产生来自卑情结,影响个人的发展。

很多人因为身体残疾,生活悲观消极;有些人因为童年的痛苦,终身无法摆脱童年的阴影;因为社交受挫,而将自己封闭起来等等。


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需要且可以治疗 。过去的经历虽然重要,但它已经成为过去,并不决定我们的未来。

和佛洛依德关注过去不同,阿德勒更关注未来。

佛洛依德关心的是“你从哪里来?”

阿德勒则关心”你到哪里去?”

阿德勒认为,人生发展的的关键在于未来,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改变的责任。

阿德勒自己本人的成长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阿德勒从小就体弱多病,差点因为肺炎死掉。因为得过佝偻病,所以个子很矮,运动能力也差,而且出过两次车祸。从小学习成绩也不好。整个人很自卑。

但阿德勒没有放弃,他努力学习,从班上倒数变成了尖子生。

因为小时候总生病,所以他决定当医生,最后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功逆袭。

我们沉迷于过去的痛苦,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于舒适区,哪怕那个舒适区并不舒适。

我们因为不愿意面对改变的困难和未知,而一味的逃避。

改变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承担起自我人生责任的勇气。


二、优越感

阿德勒心理学中另外一个关键的概念是——优越感。

我们生来都有自卑感,甚至自卑情结,但这是一种不好的感觉,因此我们会想尽办法来克服和消除它。

我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感觉——优越感 。

优越感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是和自卑感相对的一种体验。

现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更加贴切形象的称呼——自恋

自恋,顾名思义,就是喜欢自己,就是我们感觉自己很好,自己才是最棒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的价值,让他人也认可我们的自恋,让他人也喜欢我,我们从小就开始了各种努力。

从小我们需要做个好孩子获得家长的认可;我们需要做一个好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走向社会要成为一个好员工,得到老板的赞许;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得到社会的赞许。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价值尺度和手段不同,我们发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追求优越感的动机却一直未变。

在一个崇尚武力的社会我们努力变得强壮,在一个崇尚智慧的社会,我们努力证明自己的知识,在现代商品社会,我们则证明自己的富有。

我们买名牌包包、买豪车、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这些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想要证明,我们自己是优秀的,我们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


追求优越感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采取方法,正确的路径会让我们成长和进步。

产品大神乔布斯,出生就被亲生父母弃养。虽然养父母很爱他,但乔布斯在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自己不够好而被遗弃的感觉, 这种阴影驱使他想要努力证明自己, 因此乔布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最完美。

乔布斯也因此做出了很多伟大的杰出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乔布斯自己也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而如果采取错误的途径,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幸和问题。

比如我们要通过叛逆和反抗来获得自由感;通过打压、指责别人彰显力量;或者不择手段取得成就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即使获得暂时的优越感,依然不得安心,更谈不上幸福。

通过追求优越感来超越自卑感,是人类一种普遍行为,但能否实现真正的超越,关键在于采取的途径和方式。

三、确立人生意义,实现超越

人人都在努力超越自卑,追求优越。

如何实现真正的超越?

阿德勒认为只有赋予人生正确的意义,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生命的意义如同一个人生故事的脚本,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

同时人生的意义也是我们的一个认知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我们来体验和解释生活中发生事情,赋予事情不同的意义,以此决定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 。

何为生命真正的意义呢?

阿德勒说 :“生命意义意味着其对社会整体有所贡献。”

阿德勒认为, 经过千百年的人类历史的发展,真正有价值的生命在于奉献,这个道理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回顾历史上,那些流传千古、被人铭记在心的人们,无一不是为他人,为了社会,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的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满足了私欲而永垂不朽的。

阿德勒认为只有通过和他人展开有效的协作, 为他人和整个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我们人生中职业、人际交往、爱情婚姻这三大领域,都是如此。

为什么恋爱让人感觉到幸福?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处于热恋中的你,眼里和心里只有对方,你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你变得勇敢,变得幽默,变得有创意和想象力。

只有当一个人为了其他人的幸福而努力, 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突破自我的界限,一个人才能真正的克服困难,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马云在达摩研究院的一段演讲中说:“想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你必须解决了不起的问题,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你必须解决伟大的问题。

问题解决的越大,你获得的收益就越大。 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如果你创造的东西不能去解决社会问题,你是不可能做久的 。”

马云虽然是在谈起商业,但其中的道理,却和阿德勒所谈的人生哲学如出一辙。


结语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每个人都可以凭努力改变自己人生,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具体来说,阿德勒在书中讲了三个核心观点:

第一、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人人都有,而自卑情结则是一种心理障碍。

第二、为了克服自卑感,人们发展出不同的手段来追求优越感。

第三,追求优越感的方向就是决定了人生的方向,真正的生命意义是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自卑感产生动力,优越感是目的,而服务他人则是途径,这三个因素环环相扣,构成了阿德勒人生哲学核心思想。

这本书使我们明白,自卑感人人都有,我们可以借由自己的努力实现超越。

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人生的重任,鼓起改变自己的勇气, 我们终将实现真正的超越,过上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