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村告别了它的辉煌时光,去年卖30万元的制衣厂,今年少了一半

2019年1月,康乐村、鹭江村3305位股民,就“进行整村更新改造意向”等表决,同意率超过九成,3月,两村召集“房主”们,参与城中村改造入户测量宣传动员大会。铺垫已久的城中村改造,终于拉开了序幕。大量的厂房转让告示,贴满了康乐村的主干道两旁。糜道全没想到,去年有人愿出30万元盘下厂房,他觉得“低了,没转”,今年价格竟跌至十多万元。

与此同时,外贸订单萎缩,华南地区商贸流通、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地处城中心的康乐村早已被城市高速发展的野心所不容。从2010年至2017年,康乐村所在的广州市海珠区年度GDP翻倍,从710.15亿元涨至1740.31亿元。官方统计公报中,商品市场成交额最大的纺织品类再未被强调,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信息产业快速聚集”“新兴金融蓬勃发展”。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微记录①:《姜小白找工纪实》

3月4日,晚上九点多,姜小白(化名)和哥们儿结伴在康乐村的主干道上找工作。“我只做临工,不做长工。”他说,“做长工老板管得太严,加班太晚,上班时间太长,工资七千块钱,现在七千块不是钱。”比起稳定,他更向往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和更高的收入。

河北人丁姐在制衣厂里上班,机器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布絮,她用布条捂住鼻子防止吸入。在康乐村呆了十年的她,对这份工作的理解跟很多人都不一样。“这里除了有赚钱的机会,也有学习的机会。”她说。因为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工资也是日结的,丁姐认为在康乐村有很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在不干活的时候,她到书店看书,去公园写生,“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这里已经是很好的地方了。”

小超才17岁,湖南人,由于年纪太小,老板怕他事情做不好,小超已经三天没有工作了,他坐在路边的商店门口睡着。“路上还有这么多招工的,为什么不去试试?”记者问,“那些工价太低了,”小超说,“等晚上工价高点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