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IPO疑點:主營業務單一 毛利率超行業均值20%

產能利用率持續滑坡、主營業務較為單一、毛利率遠超行業均值,已拿到IPO批文的新產業依舊存在不少問題。

對於參與IPO的企業來說,原本以為只要發審委審核順利通過就能無憂無慮坐等發行。但就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產業”)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從證監會官網顯示的信息來看,新產業於2017年12月27日就通過了發審委的上會申請,但批文卻遲遲沒有下來,2020年4月17日,新產業終於拿到IPO批文,但已相隔兩年之多。

招股書數據顯示,成立於1995年的新產業是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銷售“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新產業已成功拿到IPO批文,但從招股書來看,依舊暴露出不少問題,其中包括產能利用率持續滑坡、主營業務較為單一以及毛利率遠超行業均值水平等仍然存疑。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已擬去採訪函請求釋疑,但截至發稿,新產業方面並不能給出合理解釋。

產能利用率下滑 仍募資擴產

產能不足幾乎成為IPO企業招股書中的“高頻詞”,新產業也並不例外。

據悉,新產業本次上市計劃募集資金總額為12.03億元,其中,6.51億元用於新產業生物研發生產基地二期;2.75億元用於新產業生物海外拓展項目;1.40億元用於新產業生物營銷網絡升級項目;1.37億元用於新產業生物研發中心項目。不難看出,投資的四大項目均是為了擴大業務規模。

新產業在招股書中表示,為解決公司產能不足的問題及滿足公司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的需要,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之一規劃為“新產業生物研發生產基地二期”。項目達產後,公司將實現年產3000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1500臺模塊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統及400萬盒配套試劑的規模。

如此大規模的擴產,新產業真的可以消化麼?

歷年產能利用率情況(來源:招股書)

據新產業招股書披露,2014-2017年6月新產業儀器及配套軟件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32%、117%、83.6%、68.4%;同期公司試劑的產能利用率依次為103.05%、97.21%%、87.33%、76.63%。

不難看出,公司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與試劑的產能利用率呈持續走低的趨勢,且報告期末較報告期初分別下滑63.6%以及26.42%,所涉比例較大。

業內人士分析稱,在公司產能利用率墜入下滑通道的同時,公司卻大規模的進行募資擴產,此舉無疑會面臨產能充足而消化遲鈍的風險。

主營業務較為單一 毛利率水平遠超同行

新產業除了產能問題,主營業務方面似乎也需警惕。

目前新產業雖然儀器已經形成多型號、試劑已經形成系列化,但是產品仍然集中在化學發光免疫診斷領域,且公司銷售收入主要來源於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

招股書數據披露,2014-2017年上半年,公司來自體外診斷分析儀器和配套試劑的銷售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6.49%、96.23%、95.75%、95.82%,主營業務明顯較為單一。

但單一的主營業務背後,是新產業遠超同行的毛利率水平。

2014-2017年上半年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58.51%、57.65%、55.47%、53.14%,而同期新產業的毛利率依次為76.02%、75.66%、78.80%、79.18%,高出行業平均值約20個百分點。

歷年毛利率水平(來源:招股書)

新產業對此也有所解釋,主要是因為診斷試劑行業是高技術密集型領域,其高技術含量決定了其較高的毛利率。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試劑生產經驗,並能有效地控制生產成本,使得試劑毛利率較為穩定。

專家則表明,雖然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水平遠超同行,但若公司銷售業務一直如此單一,那麼未來毛利率穩定性以及持久性幾何仍需投資者保持警惕。

(發現網記者 羅雪峰 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