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9012年,还在用胡萝卜大棒管教孩子的方式早就out了!

最近,闺蜜大姚找我诉苦:孩子马上上小学了,却越来越难管教,以前用倒数123的方式威胁加各种小红花奖励利诱的招数,似乎越来越不奏效了?

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位老母亲,你这管教孩子的招数还停留在原始时代,简单粗暴地和孩子斗智斗勇已经out了。

我们这一代80后,作为孩子的时候,流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胡萝卜大棒和父母的混合双打教育下,也成人成才了,一切看来都挺合情合理。

转身成为父母后,却发现世界变得太快,专家们不停呼唤“温柔而坚定”,动辄要讲究科学育儿,平等沟通......把这一届父母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在越发混沌忙碌的生活工作压力下,见缝插针地看看公号大V们传授点育儿经就不加辩证地实践起来。我们就来列举一些现代老母亲们经常踩的经典雷区吧:

雷区一:凡事倒数123,时刻威胁命令孩子!

无论是游乐场还是超市里,随处可见一个在崩溃边缘的老母亲,颇为严厉地对着孩子说:我数一二三,马上停止玩耍/马上就回家了,不然妈妈不理你了/妈妈自己走了......

殊不知,这样的控制感并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当下可能TA暂时听从了你的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TA会对这样的威胁无感,甚至发展出试探父母底线的行为。例如:我再玩几分钟,亦或者提出满足自己的要求才肯罢休。

倒数123不仅不会让孩子真正做出正确的行为,反而容易让孩子失去主动性和责任感。

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做好约定,并且一定要坚持原则,说到做到。

例如,在游乐区玩耍30分钟,到最后5分钟以及2分钟时,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约定的时间快到了,我们一起准时离开。

自从我有一次到约定时间,头也不回地离开游乐场后,我们家娃再也不拖沓耍脾气,到时间干干脆脆地主动结束,老母亲表面平静,内心窃喜无比啊!

雷区二:小红花小贴纸发到手软!

育儿专家说要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

于是乎诸多妈妈们开启各种彩虹屁和小奖励模式,巴不得一天告诉孩子一百遍你真棒。

各种早教机构培训中心,也惯例把小贴纸小奖励作为绑定孩子兴趣的主要筹码,最终无非是让心花怒放的家长继续奉上钱包,无怨无悔地刷卡。

其实这样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肯定和鼓励,而是一种变相的“贿赂”。

曾经的我也经常惯性地对孩子给予各种奖励。好好收拾玩具后,给个小贴纸;准时参加芭蕾课,奖励个好吃的。

这样的后果是:孩子过度关注了奖励本身,而忽视了好的习惯和好的结果本身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

更易甚者,可能TA再去好好学习或者努力做到好习惯时,仅仅为了外部的奖励,而并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做到准时?为什么要自己收拾玩具?

正确的建议是:

一、对孩子积极正面的行为说谢谢而不是一味地奖赏和激励。实际上,这样的方式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平等与尊重。

二、对于应该做到的行为,不过分奖励,而是强调责任感。例如,对于正常吃饭/规律洗手,可千万不能时刻把奖励挂在嘴边。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过度依赖奖励和外部刺激,而且还能让孩子意识到,TA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无须过多表扬。

雷区三:如果你不吃蔬菜,就不让你看动画片!

这是一句多么熟悉的育儿口头禅啊—-“如果你不做XX,就不让你做XX”。十个家长里有九个肯定常常脱口而出。然而,这也是一句特别容易跑偏多的口头禅。

你可能会反问:我把行为后果,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孩子,难道有错吗?

还真是错了,因为大多数父母特别容易引用一个负面的结果来教育孩子,还自以为科学有理。

例如上面列举的不吃蔬菜和不能看电视之间,本没有因果关联。可由于家长的强调和情绪化的表达,孩子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原来我想要看电视,就好好吃蔬菜好了;原来我打碎了花瓶就不能吃零食了。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强化直接结果来作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改进。

有一次,我家娃晚饭吃的意兴阑珊,还剩下不少,临睡前忽然怏怏地说自己饿了。虽然心疼了三秒,但我仍然严肃地告诉她:因为我们只能在饭点吃饭,但你晚饭没有吃完,所以现在感到饿了也不能再加餐。

果然,打那以后,娃再没有错过正餐,也不敢随便剩饭剩菜了。

这就是强调直接结果的神奇力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管教孩子的时候,多用心感受,用眼观察,因为每个孩子心性和性格都是独特而独立的。

哪怕失控大吼,宣泄了情绪后还是要用温柔坚定而有效的沟通影响孩子。

今天,明天,一天天种下习惯的种子,种下尊重的种子,你就能收获一个自信、独立而快乐成长的孩子。

当父母不需要持证上岗,但的确需要用心经营!